更何况,这块大陆上有多少雇佣兵团体?能成功出人头地的又有几个?
一个正常人,没道理舍弃一份大好的前途而偏偏去拼搏一条前途未卜的路。除非,他认为这份前途并没有想象中的“好”,亦或者他有把握说另外那条路一定光明。
后面那一条路任谁也不敢打包票说一定光明,那么这样说来,豪尔之所以拒绝,是因为他认为柏舟给予他的前途,并不怎么有前途。
那又是什么让豪尔这么认为的?
如果说豪尔是在得知勃艮第要对西秦不利的前提下,决定离开西秦的,免受灾祸,那么这个理由也能解释的通。可事实是,他是在柏舟打下伯尔尼后,立马就请辞的,而那时,就连柏舟都还不知道约翰公爵会对瑞士有想法。
那么,就只可能有一个解释,豪尔觉得自己在西秦得不到重用,因为,他和西秦所有人的种族不同!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柏舟在豪尔这个位置上,那么他自己也会觉得在西秦肯定得不到重用,毕竟种族不同,最起码的忠心就成很大的问题,谁也不能保证一个人会忠于另外的一个民族。
所以在同等条件下,上位者肯定会任用他本民族的人而不是一个外族人,豪尔估计就是在顾忌这么个原因,所以,并不打算留在西秦,他是个聪明人,走也走得很gān脆,甚至没有把真正的原因给说出来。
或者说,这是柏舟认为的真正原因。
……
PS:为什么这次上新书推荐又是在星期六通知?
看了几集西游记,又突然发现其中有很多政|治暗示,先不说那个人人皆知的凡是没有后台的妖jīng就被一棒子打死了,就说悟空原本的师傅是须菩提祖师,学的是道法,怎么在被关押了五百年后,就改信了佛教,叛变了师门,最后还成了斗战胜佛。这是不是在告诉我们一句话,人才难得,这次佛道之争,佛祖下手早了。
-------------------【第一百零三章 族类(中)】-------------------
假设柏舟所料无错的话,那么这个问题就非常棘手了。
人才之事,虽然要是真较真起来,现在应该不是西秦、柏舟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外有敌患,勃艮第人大军压境,就这么几天的功夫,柏舟需要和联军其他首领统一战术,调整后勤补给等等,这些事qíng都繁杂且又重要。
可说到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些事qíng,不能因为当下不重要而一味的推迟。现在关于西秦如何收取当地民心,进而提拔欧罗巴处的将领,也是重中之重。
别的不说,就是现在还在闲置的温克里德,和处于半闲置状态下的威廉*退尔,甚至还有那个在巴塞尔之役中被西秦俘虏的勃艮第人阿兰,在军事造诣方面都不是庸手,特别是那让蒙山都非常眼馋的三千瑞士亲卫兵,没有温克里德的投靠,想让这些原先十分忠心前瑞士大公的兵士转投西秦,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qíng。
说起这三千亲卫,原本柏舟的安排是把他们的武器、衣甲收取后,就软禁起来,当然,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软禁,而是给予他们相当的自由,只不过,不能离开伯尔尼城,同时每晚都要回到固定的地方入睡。
这些家伙毕竟是所有瑞士兵士中jīng锐的jīng锐,就算不考虑把他们释放后,可能造成的麻烦,就说这些兵士的战斗力,柏舟和蒙山他们也一直希望能招降这些人马,从而补充西秦的战斗力,所以刚开始也不舍得就那么把他们给放走。
可随着勃艮第人的大军压境,粮糙成了一项令西秦头疼万分的事qíng。再也没有余力白白供给这三千亲卫粮食的西秦,在尉夫的授意下,下令释放了他们,让他们各自回家乡。
同时,尉夫也在伯尔尼开始支起了招募兵士的大旗,他的想法很有道理,既然无法整个接收过来这三千亲卫,那么尽可能的招募一部分也是不错的。
事实上,尉夫也做到了,在他新招募的五千兵士中,有大约两百人,就是原先的大公亲卫军。
可这个数量远远低于尉夫的预期——只有两百多人,还不到原先亲卫军的十分之一,这让尉夫都不得不感慨这支部队凝聚力。
当然,还有感慨他们的富裕。因为,这些亲卫大多都是有房屋、田地之类的固定产的,就算不当兵,哪怕回去雇人给他们耕田种地,大部分人都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而那两百多个兵士,是由于种种原因,让他们只能继续留下当兵,才能继续吃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