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只是由于背叛的筹码不够。这是一个残酷的事实——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rǔ,如果一个人连肚子都无法吃饱的话,想让他对过去忠诚,显然是绝大部分人所无法做到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尉夫的这么个小手段,既可以说达到了目的,也可以说没有达到目的。
说完了那三千jīng锐亲卫,就得转过头来说温克里德和威廉*退尔了。这两位都可以算是瑞士的民族英雄,在瑞士、乃至整个欧罗巴,他们的事迹无不被吟游诗人们四处传唱,进而流芳千古,就连柏舟这个土生土长的的中土人,都知晓他们的大名。
可以说,当初瑞士老大公把他的亲卫军托付给温克里德,而温克里德随后又找到了在列支敦士登败给西秦的退尔,都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支骄傲的军队,除了大公本人,也只有这两个人,有资格、也有能力指挥的动他们,指挥的好他们。
尽管现实是残酷的,养军千日的三千亲卫,在与西秦的一战中,还没有动手,就被柏舟掐准了死脉,降了,但他们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作为他们的最高首领,温克里德,至今仍“老老实实”地待在西秦给他安排的小屋子里,安分的不光令西秦人惊讶,也让少部分前瑞士贵族们失望。
但任谁也不会怀疑,如果西秦招降了温克里德和退尔,那么仅仅靠他们两个人在瑞士当地的声望,在整个亲卫军中的声望,这三千亲卫中最多有两三百死忠的兵士不投降于西秦,而不是现在只有两百多兵士投降。
前段时间,柏舟没少去找温克里德和退尔,退尔那边还好些,可能是由于在列支敦士登的那场战斗中,柏舟留给他的印象不错,所以没有给柏舟难堪,也表示,如果一些小事西秦处理不了,他可以以雇佣兵的身份,个人出面,提供合作。比如说上次去纽伦堡的那趟。
当然,也仅仅限于合作而已,如果想让他投效西秦,目前来说,那是没有可能的。
而到温克里德那里,人家压根就没有说话,柏舟来了理也不理,甚至连目光都没有移动过,让柏舟就算想开口都无话好说。
抛开由于之前的战斗而导致双方有矛盾、不对眼的因素,柏舟现在认为,这个民族原因,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
在中世纪的欧罗巴,宗教首当其冲,是发动战争的第一个的借口。这个借口虽然后世这种提倡信仰自由的年代,让人感觉毫无逻辑,但在现今,却是一个最为神圣且不容侵犯的借口。
其次,就是民族之争,而由于民族不同所导致的战争,即便放在后世,也是许多地区爆发争端的因由(不过,最根本的因由还是利益)。
现如今的西秦,明面上也是信奉基督教,当然,这种做法就好像是玄德公的皇叔身份,是真是假尚在其次,关键的是有人信,有人证明。
腓特烈(巴巴罗萨)已经宣布任命柏舟为瑞士公爵,那也就意味着他,以及他代表的神圣罗马帝国,承认西秦族也是一个信奉上帝的民族,那么其他国家在现阶段也就没有理由以宗教的名义来对西秦动gān戈,除非罗马那边,有什么异议。
而民族问题,就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qíng了,特别是由于西秦的民族属xing,和欧罗巴大部分原住民完全不同,仅仅从肤色上就能看的出来,更别说其他更为深入的,比如说生活习惯、文化特色等等。而这种民族分歧,也不单单是像日耳曼人与高卢人那样简单。
西秦和欧罗巴大陆上大大小小数百个民族相比,是彻彻底底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体现在方方面面,其实,这根本就是两种文化,两种思想。
-------------------【第一百零四章 族类(下)】-------------------
海 纳百川,有容乃大。就算西秦与其他民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很难jiāo融,可柏舟也要致力于解决这件事qíng。毕竟,这关系到西秦族是否能真正站立在欧罗巴的众民族之中。
严格说起来,普通的西秦族人,对周围的“陌生人”并没有什么好感。虽然这是很正常的表现——任谁对和自己不同种的家伙,都不会有什么太好的脸色,就如同明朝时期,中土人对待外夷的态度,可尽管对于柏舟而言,知道这并不是件好事,毕竟,谁也不喜欢待在一个充满敌意和陌生感的环境中。
当然,柏舟也不希望西秦族人像后世某些人一般崇洋媚外,只是需要他们表现的足够友善,能让一如豪尔、温克里德感觉到,西秦是一个不同一般的民族。让他们知道,在西秦,能否得到重用的标准肯定不是民族与血脉,而是能力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