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清朝当戏子_作者:唐筱声(104)

2017-04-06 唐筱声

  一顶绿尼的轿子从身边缓缓行过,邱仲文顿住脚步。

  见那轿子早已消失在石桥另一头,小师伸手在邱仲文面前挥了挥,“少……爷?”

  邱仲文转过身,嘴边一丝邪异的弧度,手中的折扇咔地一声,生生折成两截。

  小师只觉脚底一阵凉气蹿过,让他打了个寒噤。

  “方才看什么?”

  苏倾池摇了摇头,撩了帘子让轿夫在四合院门口停下。

  落了轿,两人进了四合院。

  如今天气回暖,隔着轻薄的纸窗,随处可闻嗡嗡之声,似鸽铃,似弓弦,正是小孩子聚在一起抽陀螺、抖空钟(空竹)。

  苏倾池停住脚步,听了片刻,微微有些出神。

  “前头胡同口就有卖这些小玩意儿的,不如,一同去瞧瞧?”

  苏倾池摇了摇头,“这些东西,也只有小宝儿喜玩,刚在京城落脚之时,唱戏得了赏银,那次是在程大人府上唱的,到程府领了赏银回来的路上,他便在卖空钟的货摊前走不动路了。”

  说到这儿忽而又住了口。

  “那你可给他买了?”

  苏倾池摇了摇头,走进院子,“让他在chūn沁园做了几天杂役,给了他几文工钱。”

  “呵呵,难怪总听他抱怨他哥是个小气人。”

  “他那是皮痒了。”

  花景昭摇摇扇子,但笑不语。

  院子四角处,在花dòng子里熏出来的唐花已开了,芍药蔷薇开得正旺,绿窗边一盆红梅花艳若丹砂,衬景得很。

  满院的和暖chūn光,满院的花气袭人,让人忍不住驻足流连一番。

  “明日花朝,天坛、永定门那几处牡丹花争奇斗艳,热闹得紧,左右明日无事,我们便也去瞧瞧,如何?”

  “你知我不喜热闹,你自己去就是了,这几日总觉得乏,我明日睡上一日,也好养足jīng神。”

  “愈睡愈乏,不若同我一道出去走走,全做散心解闷,若是真累了,我们早些回来,左右不会碍了你歇息。”

  苏倾池想想便也应了,他这几日总心神不宁,夜里睡不安生,时常睡到一半便惊醒过来,一摸额头,掌心便是一片湿漉,心神恍惚了几日,jīng神也恹恹地提不起来,出去透口气也好。

  次日,天气大好,云淡风清,也不觉多冷。

  两人没有去永定门,只因那里早已挤满了前去赏牡丹的城中百姓,苏倾池不喜喧闹,两人商议,便绕道去了城南的陶然亭。

  要说这陶然亭的名字,还得说道康熙年间工部郎中江藻,此人先前也并无甚名声,只因他在京华西南监工烧窑之时,于慈悲庵中建了几间房舍,本只作吃茶乘凉只用,起名陶然,于是他便因这陶然亭而沾了个好名。

  陶然亭坐西朝东,只因此时并非景色最怡之时,故而少不了一份冷清,若是秋日,凉风习习,芦花摇曳,定是一番怡qíng妙景。

  陶然亭北面便是南十洼子,那处聚了一潭水,名叫野凫潭,这个时节,恰能瞧见一群枭水野鸭。

  潭北有龙泉寺,寺东有龙树寺,又叫龙树院,因其内有一株龙爪槐。

  这里景色凄清,平日来的也多是些喜爱清静或者野趣之人。

  苏倾池同花景昭将慈悲庵连同龙泉寺一道游历了一番,在碎糙石阶中漫步徜徉,这般走下来,心qíng确实好了许多。

  两人方在亭中坐定,便瞧见远处来了两个人。

  苏倾池只道那两人同他们一样,到此地消闲解闷,便也未作留意。

  只低头抿了口茶,那两人已走近,苏倾池这才听得一阵微微沙哑的嗓音,“哥,花大哥。”

  抬头,苏倾池眼中惊讶一闪而过,“你怎么来了?”

  “这些日子忙着习武,不得空,今日正巧得了闲,便出来走走。”苏宝儿的声音有些粗涩,大约是到了变声期。

  苏倾池瞧了花景昭一眼,对方只是摇着扇子笑。

  又细细打量了一下苏宝儿,见他眉心虽难掩前些日子残留的伤痛,jīng神却是好多了,个子长了些,身形也宽了,苏倾池便收了视线,指了一旁的石凳道,“坐吧。”

  花景昭收了扇子,起身,“我竟不知在此能遇到二少爷,真是可巧。”

  商承恩点点头,径自在苏倾池旁边的石凳上坐下,“我不知今日花老板和苏老板也在。”

  言下之意,若知道他们也在,他绝不会来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