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慢慢松开怀抱,伸手拍起仪华的下颌,眉头深兜地看羞她未言,半晌方道:“王妃,你刚醒来,若是仍觉不适……”仪华侧开脸移开朱棣手指的触碰,抹泪道:“不了!若不是臣妾误信他人,父亲他……请王爷让臣妾再去送父亲一程。”
“陈德海,命人服侍王妃起身,去正厅为国公尽孝道。”下话的同时朱棣从chuáng榻上起身向外踱了几多又恢复一派亲王气势。
主院一进院正厅
两只白纸黑字写着“奠”的白灯笼,高高地挂在正厅屋檐下,发出惨白的烛光照亮黎明之前的天色。
厅外院子里,穿着白布素衣的仆从跪在**的青石板地上声似哀伤的哭泣着。厅内棺前放着的蒲团上,穿着素服、头戴白纸花的谢氏、常氏、徐华盈等女眷跪着嘤嘤哭诉着,一旁披麻戴孝的徐家三兄弟正往火盆里烧着引路的冥纸。
一时间,悲戚哀默的气氛笼罩了四周。
“燕王、燕王妃、炽王子到。”这时,一名长仆在厅外廊下通传道。
第六十四章 默契
听长仆通禀,跪地仗在棺木上哭咽的谢氏身上一颤,颈脖僵硬的扭转过去瞬即,哭肿的双眼瞳孔急剧一缩,狠狠地瞪着厅门口的几人。
而彼时,身为长子的徐辉祖已放下手的冥纸,上前拱手相迎道:“连累了王爷,王妃折腾了一夜,现在又有劳烦,实在是----”没等徐辉祖弯腰行下礼,朱棣一步跨前抓住她的双肘止了礼,嗓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道:“国公是本王敬重之人,又是本王的泰山大人,能在他灵前尽孝,是本王当做的,却当不得劳烦二字。”
仪华眼角稍稍一斜,余光浅浅地扫过朱棣,方停眸注视着面含悲怆的徐辉祖,开口道:“王爷对父亲一片敬仰之心,大哥你不必因王爷的身份有所介怀。”朱棣点头附和。
徐辉祖见他们两人一唱一喝倒似默契,又猛然想起先时仪华有喜的事,目光深了深,复杂地瞥了一眼仪华,道:“说来还是微臣太拘礼了,这便请!”说罢,后退一步,躬身迎了他们进入正厅。
未察觉徐辉祖看来的视线,仪华牵着朱高炽随着朱棣的身侧走进了正厅。
厅堂内,正上首摆着的供桌上已放了遮有黑绸带的牌位,上书“魏国公徐达”的金漆字样,供桌上香炉,蜡烛,三牲及时鲜水果,糕点样样齐全,书写着徐达一生丰功伟绩的挽联从两边横梁垂挂而下。
掩藏着几许崇敬的眸光划过两侧的挽联,朱棣转首接过徐辉祖亲自递来的三柱香烛,肃穆的对徐达的牌位深深地躬身一礼,又将香烛cha入了香烛内,这才回首低唤了一声“王妃”退至徐辉祖下首伫立。
仪华明白他的意思,蹲身对朱高炽附耳几句,便与他一起跪在供桌下的蒲团上,着实地做足了三跪三叩首之礼。
徐辉祖一旁看着两人的行礼,敏锐地感觉到朱高炽对仪华的信赖,他眉心一动,再一次看了看她与“她”如出一辙的容貌,释然道:“王妃身怀皇家血脉,不可掉以轻心,来人,去换个厚实的软褥子与王妃哭灵跪。”厅内伺候的管事忙领话下去。
话虽平常,却听得仪华一愣,她不待从蒲团上起身,已转脸诧异的看向徐辉祖。
徐辉祖坦然回视仪华,目光深沉威慑,语气却一派自然道:“王妃照顾炽王子辛苦,又孕皇室血脉有功,微臣作为您的至亲,在您身体微恙时自当多予照顾。”
仪华让他目光唬得轻拌了一下,又转念一想,明白了过来,徐辉祖是要让她善待朱高炽,做好一个徐家人当做地,才会有徐家予她的相助,这一点对她来说只有利处,她岂会不答应?
于是仪华向他福了福身,婉言道:“多谢大哥念着仪华。这父亲走后,以后我兄妹几人都要大哥多多照应了。”
这一言蓦地勾起徐辉祖的心事,他抬起眸----看过一大家子人,顿觉一股无形的压力重重压上了他的肩,不由深吁口气,qíng不自禁地yù感叹一句,却忽听“咚”地一声落地轻响,即刻就见摆在桌角的长明灯掉在地上熄灭了,当下他脸上乍然变色。
但不待发作,只见谢氏一把撩开挽联,自联后的棺柩冲了出来,不偏不倚刚好撞上仪华,惊得仪华高呼一声,脚下几个倒退直倒坐在地,谢氏却犹似不知,也不管撞没撞上人,直跑到长明灯前一跪就是放声大哭道:“老爷,这没天理呀,让您走也走不好……呜呜,竟灭了长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