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天的路程下来,她确实疲惫不堪,与其去想朱棣现在的处于劣势如何,不如顾她自己好生休息,这样想着,仪华已向陈德海点头一笑,道:“有劳德公公了,你安排的已是不错,过会儿王爷回来,还需再劳公公备热水吃食。”
陈德海笑眯眯的连声称道:“当不得有劳一词,能服侍王爷,王妃是小的莫大福气。”说罢,这就躬身迎了仪华入禅房。
而彼时朱棣确也命了丘福,朱能守在房外,与道衍道:“此次的盗粮证据,他也算是用了大心思,估计没个两三年也收集不到!”
道衍听朱棣隐含怒气的话,却不予附和,反而朗笑道:“晋王确实有谋略,守边以来功效颇多。”
朱棣神色一沉,薄唇紧抿一言不发。
面对朱棣隐隐的怒色,道衍依然笑得从容不迫,徐徐道:“晋王虽有谋略,被今上所器重,但凶太急功近利了。”
说着一停,道衍眼带深意的看着对桌而坐的朱棣,再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贫僧一直认为不当得!晋王此次是很费了一番功夫,让王爷实力大折,又受圣上责备,可他未想过,因他指使御使上奏,才导致这一次风波遍及天下,伏株人数不下一万那这一万余笔血债又由谁来偿还?”
昏暗的灯光下,朱棣深眸中利芒一闪,却仍未置一语。
道衍见朱棣周身气息顿减,知他已听进这袭话,微微一笑,道:“在天下人乃至圣上眼肿,王爷其实是吃了暗亏,如此,王爷何不顺势而为,把握住这次的时机,暂敛锋芒暗中qiáng势!”
听毕,朱棣心间霍然一开,舒展浓眉淡然一笑,又翻开一只紫砂茶盏倒了一杯清茶,一饮而尽后,淡淡的转移了话题道:“大师,你可还记得以前本王与王妃受行刺一事?”
道衍呼吸一顿,突然眼中一亮,笑道:“晋王这次要是做了大好事了,这吴奋儿也是一个懂得抓住机会的人。”
见道衍一语既中,朱棣心下微诧,面上却容色不变,道:“吴奋儿的事让朝廷损了颜面,本王估计不日父皇就会派大军镇压,到时消息传到北平之时,镇守北平的大将也该派来了。”
道衍听他这话,晓是朱棣心中不甘犹在,只道一句,中山王逝后,再派大将至北平不过是迟早的事,即便起身双手合十朝朱棣躬身一礼,道:“王妃怀有嫡脉,贫僧还没向王爷道一声恭喜。”
朱棣亦志身,不露喜怒的受了礼。
道衍不在意朱棣隐藏qíng绪,笑意加深道:“贫僧和王妃略有jiāoqíng,又微懂医理,可否自荐与王妃探脉动?”
道衍祖上历代从医,医术不是等闲之辈可比,朱棣一听他这样一说,自是求之不得,即刻伸手做“有请的”姿势,笑道:“那有劳大师了。”
道衍也不推让,率先走出禅房,领朱棣向仪华歇下的院落走去。
此时,天色已全暗,黑夜悄然而至,白日喧嚣的凡尘已趋寂然,只余几史夏蝉不知疲惫的鸣叫着。
慷懒的倚在凉炕上的仪华,听着窗外“叽叽喳喳”的蝉鸣声,先和用温水泡脚而带来的松懈,已被焦急所取代,当她又一次失望的从禅门处收回目光,忽听“哎呀”一声木门作响,随即就见阿秋眼中含喜的疾步走了进来。
“你们先下去吧。”甫一进屋,侍立四下的侍人好入眼帘,阿秋立马脸色一正,向他们肃声吩咐道。
待他们行礼退下,仪华盈盈而笑,撑着手肘yù坐起身,道:“事已妥当了?我猜王爷也该要人往这边来了。”
阿秋上前搭了一把手,边搀着仪华坐了起来,边笑道:“打发了一个小内监回去,就说是让他回去通禀魏公公收拾寝殿,再一道拿个物什过来,回来时遇到德公公问了,他听了也没疑什么。”
这话刚一落,就有陈德海在外“咚咚”叩门,禀道:“王妃,王爷和道衍大师来了。”
主仆二人对视一眼,仪华忙穿鞋下炕,由阿秋扶着迎上前去,便见一扇开的禅门从外推开,朱棣,道衍他们走了过来。
“王妃你身怀六甲,本王已说多次你不需行礼。”一走进来,就见仪华行动笨拙的要行礼,朱棣目光扫过她高高隆起的肚子,语气略重道。
话音一落,随走在朱棣左后方进屋的道衍,接口道:“贫僧恭喜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