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画卷_作者:西木子(372)

2017-03-27 西木子

  这日大中午的,朱棣又策马来了。

  院子里十来名侍人,都习惯了这样,见朱棣一如往常的来了,不约而同的避了老远。

  一室静谥,空气中有苦涩的药味弥漫。

  仪华一眼未看沉默立在身旁的朱棣,端起药碗,将药饮下。服药依然艰难,她吐了一决,连用两碗,方饮毕。

  药碗“笃”地一声重磕上炕几,纤白的素手死扣住几沿儿,低头急喘。

  “下月起每日只需服用一次,也就没这么难受。”朱棣到了一杯兑的温水,手在半空中迟疑了一下,还是扶起仪华,道:“漱口,去苦味。”

  夏日衣裳单薄,朱棣手心的温度,穿过一件白绫褙子、一件贴身里衣,烫着后背。仪华依旧排斥,正要不着痕迹的避开。不经意的一抬头,者见朱棣眼晴红血色分明,显然是一夜未阖眼。她避开的动作不觉停下,接过温水漱口。

  漱了口,仪华以绢帕拭了唇,转脸看向窗子外,淡淡道:“王爷行尊降贵,臣妾受不起。”

  朱棣没有接括,转身在炕几上坐下,另问道:“可知今天是什么日仪华闻言无奈,每每说及朱棣不愿听的,他不是闭嘴绝口不提,就是转移话题。现在又这样,仪华如今是连一丝气恼的心也没有了,只是沉欺的望着窗外,等着朱棣自己离开。

  见仪华没理会他,朱棣也不恼,自说道:“你来这里一个月了,也没有走哪里去,正好趁着今日是七夕,本王也闲来元事,带你和熙儿出游半日,倒也行。”说着,倒了一杯凉茶,一口饮下,又补充道: “道衍大师说你身子倒康泰,但也需要时带走动,你这样常不走动,实在不妥。”

  此地军事重地,院落外又有重重官兵把守,叫她如何走动?

  仪华心下不忿,猛转头者向朱棣,话语生硬道:“请问王爷,臣妾如何到院外走动?”

  朱棣面不改色道:“本王空了,便可带你出去。”

  这样的朱棣,不是她印象中的朱棣,仪华全无招架之力,她也不再做元畏争辩,复又看向窗外,道:“臣妾身体不适,且下午还要等道衍大师来,只有扫王爷兴了。”

  朱棣仿佛早料到仪华会拒绝,一听便道:“昨日诊脉后,道衍大师说你身乎只要不太劳累,就可以出游。”说括时,见仪华漠视的眸子渐有神采,朱棣眼中笑意闪过,面上却是皱眉无奈道:“再说几日前,本王就答应了熙儿,岂可言而无信?”

  话落,像是为印证朱棣的话,院子里传来了熙儿稚嫩的童音:“父王来了!?父王,三宝他说您要带我出去!”

  仪华本还yù拒绝,却听熙儿兴奋的声音,想起儿子这一月里大多被拘在院里,只有朱棣在此次北征途上,选的一个内侍陪着身边玩耍,心里到底不忍让儿乎夫望,也就默认同意了。

  一行十三四人,做了寻赏富户家的装扮,乘马车向最近的县城驶因为七夕之夜,是晚上才点莲花灯,一路上行程不赶,可以欣赏沿途风光,不觉惬意。

  天将向晚之际,马车驶入了县城,在一个巷道口停下。

  巷道往里走十余步,有一家三肩门宽的小馆子,里面一眼能望到头,就四五张木桌,条形长凳,以及靠着门口的酒柜。

  此时馆子里没有人,只有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妇,看样子他们应该是老板。

  仪华诧异的走进去,见马三宝熟门熟路的引他们坐下,又向那对老夫妇点了菜,而老夫妇也不甚惊慌他们进来,心中更是疑感重重。

  朱棣似知道仪华的疑问,坐下不久,便解释道:“这里酒很够味,比起蒙古人的酒还烈,做的小吃也地道。我在营中久了,偶尔就会过来一次,索牲骑马来回,也就一个时辰,也不大耽搁什么。”说着,嘴角添了一丝笑意,道:“说来,这地还是五年前,士弘(朱能)发现的,后来就成了常来的地。”

  莱上得很快,还在说话的时候,三碗热腾腾的馄饨、四碟下酒的小菜、一盘白面馒头并一大碗白酒,巳径麻利的摆了桌。

  大碗酒一上桌,初进巷子时闻到的那一股酒香,立时变得浓烈起来。仪华忽然想到了一句括“酒香不怕巷子深”,朱棣这样常年待在军中的人,就好喝些烈酒;酒某上又极容易拉近关系,想来朱棣就常和燕军中的军官来此畅饮。心下疑惑解了,一抬头,就见朱棣将一脸馋相的熙儿拉到身边坐着,拿筷子蘸了白酒,正要给熙儿喂:那酒不用尝,光闻味,也可想见有多辛辣。当即,仪华一急,脱口听道:“不许给他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