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选吉日,发请帖,备婚礼,日子像是死鱼身上的鳞片,呼啦间片片掉落,明日,就是大婚的日子了。
凭魏老许老的名声,这在京也不能算作是小小的婚礼,曾得过两人庇佑的官员尽数到场,魏连朔的新近同门也来凑了热闹。一时间,许府热闹非凡,门口车马不绝。
许小姐自在房中候着,新郎官却免不了先要过场一番。
迎人接客,觥筹jiāo错,这边道一声多谢,那厢又罚酒一杯,魏连朔仿佛是被人捉在手里,要他去哪他便去。
不能停,一停心里就空落落的。
不能看,不能看那满屋姹紫嫣红的颜色,宾客们尽qíng饮酒的笑脸。
每一处红,每一处欢声笑语都在提醒着他有多无力。
吉时到了。
新娘子一身鲜红,头饰夺目,她从门口近来,每走一步,都像是在推着魏连朔往深渊又近了一步。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送入dòng房!”
接着众人拍手欢笑,这一场盛宴才刚到兴处。
许庆央在房中等着。头上的盖头让她觉得有些气闷,她听着远处的闹声很想自己掀起盖头去听听瞧瞧,可又想起养娘的叮嘱,“小姐,这盖头是万万不能自己掀起的。”
那魏连朔她自是见过的,虽然他们那时不曾多说话,可他生的高大俊朗,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英气,哪个女子不会为这样的男子动心呢?
只是没想到她真的要嫁给他了。
红唇轻轻抿了一下,嘴角漾起一股笑意。听见有吵闹声传来,又赶快收敛起表qíng,端正坐好,等他进来。
门开了。
有人进来了。
许庆央有些紧张,握紧了衣袖。等了许久,却不见动静。
她终究还是有些小孩心xing,没忍住,偷偷掀了盖头的一角,原来那魏连朔却趴在桌子上了。
她又提起裙角往过走了走,戳了戳他,魏连朔这才睁开眼。
入眼便是大片大片的红色。
眼前人穿着一身红,从头到脚。他喝了许多酒,整个人已经分不清现实与梦境。只知道自己午夜梦回时,无数次梦见穆言成了他名正言顺的良人。梦境中,他也是一身的夺目的红。
掀开盖头,是他眼角眉梢褪不去的羞涩。
“子……息……”
他捧起那人的脸,感受到怀里人微微的颤动,吻了下去。
烛光明灭,人影微动。
霜华未尽,月色正浓。
新妇缱绻,又夜色温柔。
而那深巷处,多是旧人。
心上有离秋。
往归处
两年后。
温宅还是清冷如夕。温云开回了西城,走时,带着一坯骨灰。
穆言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他脸上看到如此深刻的表qíng,并不留于表象,但能感觉到有种痛觉从心底蔓延到了眼底,他没有让任何人送,带着小漆回到了西城。
后来,听魏连朔说,那骨灰正是那十几年前征西亡故的赵将军。
中间曲折长短,又是另一番故事了。
又到了秋。
燕城的秋天和西城不同,没有满城桂花飘香,也没有连绵不绝的细雨,街上多是梧桐叶,再过几日,深秋寒风自北而入,城里又将铺满落叶,与那金碧辉煌的皇城倒也相应。
穆言走在歪七八钮的巷子中,身后跟着一个人,那是个十来岁的小童,长着一张圆脸,眼睛也圆鼓鼓的,穆言给他起名叫做穆尘,也算是随了他的姓。
穆尘是他捡回来的。
自温云开走后,那府邸就只他一人。魏连朔每次来都说太没个人烟气了,要给他配个小童,他不肯,这事就这么耽搁下了。
一日,他去街上,正巧瞅见那往常卖馒头的小贩抓了一个小童,“嘿,你这小兔崽子,先前已经给你一个馒头了,如今还不满足,却跑来偷。”眼看他扬手要打,穆言赶紧过去把人给劝住,又付了钱,领着这灰头土脸的小家伙回了家。
打一盆水,再递上毛巾,让他好好洗了脸,原来也是个眉清目秀的少年。
穆言便问他,为何要行那偷jī摸狗之事。
那小孩低着头,道,肚子饿。
穆言又问,你父母呢。
不在了。
穆言自己就是个没爹娘管教的,看着这样的小孩也觉心疼,就让他跟着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