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明月_作者:蓝云舒【下部完结】(147)

2016-12-01 蓝云舒 宫斗文

  这个问题显然对王勮而发,他不假思索,应声回道:“传曰。夏有乱政,而作禹刑。此乃出礼而入刑之故也。”

  问话的人声音里带上了一点笑意:“果然不愧是龙门王氏子弟。却不知那位王勃王子安与进士……”

  苏味道心里微沉,王勮的声音也似乎沉了沉:“正是舍弟。”

  果然便有人奇道:“王勃?我倒是只闻其文,未见其人,今日见兄之气度,倒也颇可想见其弟之风采,当真是兰芝玉树。”也有人叹息:“王子安是可惜了,大好前程,就此断送,总要再打磨个三五年,才好回长安,挺说他如今是在蜀中……”

  这些人都扯到哪里去了?苏味道听得暗暗皱眉,面铨的时间有限,这样扯下去,旁人哪里还有说话的机会?他眼角一扫,却见王勮恭恭敬敬地低头站在那里,原本总是带着三分笑意的嘴角并未翘起,反而紧紧地抿了起来,腮边的肌ròu似乎也微微凸起了一条。

  苏味道心里一动,不知怎的,耳边放佛又想起了那句“不过是生xing愚顽,自幼便被师长呵斥,练就了面皮上的功夫”,心里顿时有了几分明悟——看来有这么个弟弟,对王勮也未必是好事。同样长于文墨,他还在书斋练笔,弟弟便已名满天下,同样求于仕途,他还在家中待选,弟弟却早已位居清贵。就在此时此刻,明明是他在等着诸位选官评点,大伙儿口中叹息称赞的却还是那个因为一篇《缴英王jī》而被圣人赶出长安的弟弟!

  一片议论叹息中,一个温润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王子安也未必可借。士之致远,当先器识而后文艺。若论文章,此子的确惊才绝艳,可若论才gān论前程,王进士固然远胜其弟,此刻堂上诸位选人,只怕人人都qiáng似于他!”

  这声音并不如何响亮,原本议论纷纷的都堂却是顷刻间便彻底安静了下来。苏味道心头更是“咚”的一跳:少常伯裴行俭,终于开口了!

  仿佛过了好几息的时间,有人才笑了一声:“少常伯的眼光总是……与众不同,却不知这几位选人器识究竟如何?”

  裴行俭的声音愈发舒缓:“依裴某之见,王进士非但有敏才慧心,且志存高远,气度沉稳,二十年之内,必有青云之日,只是凡事过犹不及,进士若能远小人而择良友,则前途不可限量。”

  王勮蓦然抬起头来,一直沉稳的声音明显有些发紧:“学生,谨记少伯教诲! ”他深深一揖,几乎垂到地上的袖子似乎也在微微颤抖,良久都没有直起身子。

  苏味道不由也抬头看了过去,不远处的案几后,裴行俭神色依旧温和宁远,只是目光专注,嘴角微扬,那笑容仿佛能一直暖到人心里去。他正看得发呆,裴行俭眸子一转,已落在了刘敬同身上:“刘明经忠直勤勉,可堪大用,然xingqíng过于急躁,言语时常唐突,此乃为官之大忌,若不能痛改,则不如弃笔从戎,君之功业,当在军伍。”

  刘敬同听到“言语时常唐突”,脸色便有些白了,待得听完,一双眼睛却是越来越亮,猛然间“嘿” 了一声,对着裴行俭长揖及地:“敬同多谢少伯指点! ”起身时,那张方方正正的脸上已是神采飞扬。

  苏味道心头也是大震:这位刘敬同的言辞有多唐突自己当然是领教过的,可他进了都堂后却是一个字都没多说,裴少伯是怎么看出来的?眼见那两道明亮的目光已转向自己,他的一颗心顿时狂跳起来,垂眸肃立,竟是气都不敢出了。

  从前方传来的声音依旧平和轻缓,却笃定得仿佛每个字都有千钧之重:“苏进士文采出众,器识敏达,岂非可造之才,亦是前程无限。只是宝刃须砺,好事多磨,苏进士少年登科,未经逆境,日后若有不虞之事,也当秉持本心,好自为之。”

  苏味道听到前面半句,脑袋便是“嗡”的一下,他的确是少年成名,一帆风顺,也曾以为天下无事不可为,但在长安待得越久,就越知仕途艰难,自己的这点才华名声,根本就不足为凭!没想到在今天,在此地,居然能得到“岂非可造之才,亦是前程无限”这样十二个字!

  他心头激dàng,qiáng压着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的心跳,弯腰道了谢。裴行脸对于后头两人的评点、几位选官的笑声,听在他的耳中已是浑然不解其意,只是浑浑噩噩地跟着众人行礼退下,又恍恍惚惚地走到台阶下。阳光迎面照在他的脸上,他下意识抬头看了一眼,双目顿时被刺得一眯,心头这才蓦然清醒过来:自己已经通过面铨了,裴少伯说自己会前途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