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明月_作者:蓝云舒【下部完结】(217)

2016-12-01 蓝云舒 宫斗文

  当然,在旁人眼里看来,这叫时来运转。平心而论,这些年皇帝对裴行俭的压制并不明显——他只是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抬举着另一位吏部侍郎而已,先是给了李敬玄监修国史的文人最高荣誉,兼任太子左庶子,此后又让他升任吏部尚书;三年前更是将他提拔为号称百官之首的中书令,同时封了国公!这样的恩宠,满朝文武都找不到第二个,把这些年只得了个银青光禄大夫荣誉称号的裴行俭更是足以比到泥里去。

  可惜的是,面对这样的待遇,裴行俭还没怎么样,李敬玄已经昏了头,一面大力提拔亲族,恨不能把中枢要职都扒拉给自家人,一面又跟在前方打仗的老相刘仁轨死掐。去年刘仁轨急了,死活拉着李敬玄上了战场。结果,因为他的临阵脱逃,唐军几乎全军覆没,他也只能留在前线戴罪立功。

  李敬玄一去不复返,吏部的事自然又全压在了裴行俭的身上,这次皇帝巡幸东都,终于带上了她。而琉璃也不得不带着孩子再次踏上了前往洛阳的道路。

  此时此刻,洛阳城已近在眼前,那满城烟柳和八年前几乎没什么两样,琉璃想祈祷一句:但愿以后的日子不会像八年前那样跌宕起伏;然而想想去年以来门房上日渐增多的请柬,想想那位越发殷勤的武三思夫人,她还是默默地闭上了嘴。

  她刚想转身,有人已兴致勃勃地凑了上来:“阿娘阿娘,咱们家是在哪一块儿呢?”

  琉璃听声音便知道说话的是五郎庆远,他和延休如今已是一对眉目如面的小小少年,看模样依旧难分彼此,声音却很有些不同。庆远幼时肺弱,裴行俭便教他chuī笛,不想这孩子在音乐上极有天赋,没几年便把笛子琵琶琴瑟都学了个齐全,平日说起话来语调也格外轻快,此时这么随口一问,都仿佛带着某种韵律。

  琉璃眯着眼睛看了看,还未辨认出方位,一旁的三郎参玄立刻胸有成竹地举起了马鞭:“你瞧见正对宫城的天街没有?从南边城墙数过去第四排、天街往东的第二坊,就是咱们家住的崇业坊。”

  琉璃不由奇道:“你倒是好记xing!”当年离开洛阳时庆远和延休才过了周岁,自然什么都不记得了,科参玄也不到五周岁啊,他怎么记得这般明白?

  庆远更是满脸崇拜:“阿兄真厉害,怎么什么都知道!”

  参玄只是淡然一笑。几个孩子里他的样貌最像裴行俭,只是平日太过好动,难得有沉稳的时候,此时这么含笑不语,倒是有了三四分裴行俭的神韵。

  一直没做声的延休突然凉凉地道:“阿兄自然厉害,不然适才骑马骑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想起要上车查舆图了?原来是运筹马车之中,决胜舆图之外!”

  原来他是现学现卖!琉璃河庆远一怔之后,都忍不住笑出了声。参玄脸上一红,狠狠地瞪了延休一眼。不过当小光庭也凑热闹地咯咯乱笑之后,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也跟着笑了起来。

  延休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qíng,反而不紧不慢地走到自己的坐骑边整理起了马鞍,在背过身的时候,嘴角才翘了翘。

  从半山亭到洛阳城看着虽近,不过山路回环,走起来还有二十多里,一行人到达定鼎门前时,日头已开始西斜。裴行俭早已安排了管事在城外相迎。琉璃隔着帘子问了几句,这才晓得他这半个月来竟是格外忙碌,圣人召见过好几回……琉璃暗暗皱眉,随口问道:“家里还有什么事么?”

  管事一拍脑袋:“对了,前日有位自称姨夫人的上门来寻夫人,似乎是想请夫人回本家一趟,听说娘子不在,还是抹着眼泪走的。”

  姨夫人?难道库狄家出了什么事,真珠找上门来?按说那边有继母程氏坐镇,不该出什么幺蛾子啊!就是三年前库狄延忠去世,她也是按足礼数打发管事上门报丧的,如今怎么会让真珠亲自上门?难道是程氏的身子不成了?琉璃忙问道:“门房没把人请进来好好问问么?”

  管事回道:“娘子明鉴,上门的并不是小的们认得的那位姨夫人,小的自然不敢乱留。阿郎昨日已打发人去娘子本家询问了,倒也没听说有什么事。”

  不是真珠,难道是安家的表姊妹?但安家只有大舅在洛阳有生意,他家做事就更有规矩谨慎了,断然没有让女儿们胡乱找来的道理……琉璃越想越是纳闷,有心待会儿就去问一问裴行俭,只是一个多时辰之后,当裴行俭真的踩着一地余晖走进内院时,她却是一阵发愣,立时把这件事抛到了九霄云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