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龙_作者:七茭白(59)

2016-11-16 七茭白 甜宠文

  这消息一传出来,他当即成了猪狗不如的畜生,人人唾骂。众人恨他挡了财路,冲到他家里乱砸一通,又围了府衙要找他算账。守备怕闹出人命,赶紧打消了主意,劝他放手。他看着未完的浅滩窄坝,洪峰一来就是修罗场,如何放得下手?那一日众人结队赴荆陵,他一人扛着铁铲拎了竹筐逆流独行,发誓就算一个人,也要把河道里的淤泥清出来。

  他一个人,在旷阔无垠的江滩里,是只微不足道的蚂蚁。淤泥堆积如山高,他算过,日日gān上七八个时辰,临到水丰时节,差不多能清掉一大半。一大半也就够了,足能保证水来了从河道中走,不会再漫无边际的蔓延,毁了好不容易修出来的堤坝。他一个人gān得辛苦,吃睡都在坝上,蓬头垢面,像个jīng神不正常的疯子。乡里小孩子不懂事,便过来看疯子,围着他嬉闹。

  后来渐渐的,有小孩子开始帮他gān活。乡民们虽然恨他曾经qiáng留男丁,却也知道治水通淤是为大家好的事,家里孩子愿意去gān,母亲也不拦着,还给中午送饭。后来,连大人闲下来没事,都乐于过去帮他挖一锹泥。他风雨不歇,日日苦gān,有一天日头大晒,昏倒在泥水里,被人抬回家休息。他懊恼自己耽误了辰光,第二日早早就去了江边,却见到了数千乡民。

  老人,小孩,女人。男人都去荆陵赚钱了,剩下这些老弱妇孺,清晨聚到了堤坝上,拿着铁锹,挎着筐子等他。守备脱下了官服,女子换下了裙钗,愿意和他一起,用ròu身,死磕一条河。

  他热泪盈眶。那一日,似乎重回意气风发时,满胸的壮志昂扬,要以一钧之器,为天子盛一小碗国泰民安。他带领众人gān了好几个月,疏通河道,挖出来淤泥加固堤坝,到底把陌陵地界调理得顺顺当当。等到秋洪再来,浅滩变大江,漓江沿岸各处遭灾,唯有此地安稳。因为河道畅通,连带上游安青郡都保了下来。消息上报到朝廷,天子果然嘉奖,圣谕通传九邦,点名夸赞诸位臣躬治理有方。

  天子恩赐,自然是轮不到他这样的小吏来领的。连城里守备,也不过是得了几句上司温言。他早知官场如此,心平气和,并不当回事,守备却为他不平,在察举乡议的时候,把他的名字报了上去。

  当年他不知官场险恶,为了赈灾,压粮bī商得罪过不少贵人,对晋升早已死心。本以为名字最多上到郡里便会有人作梗,岂料一路通达,竟然直接过了乡议这关,叫他入邦考教经纶。他对政局早就通晓,又踏踏实实gān过事,满肚子经纬。在一众察举中脱颖而出,到最后论品的时候,籍本全红,齐刷刷一等甲。

  这样的才gān,连邦主都惊动。当年他雷厉风行,救灾济民的事迹邦主也有所耳闻,欣赏他为人纯直,便召来面授机宜,承诺亲自保举,助他一臂之力。有了漂亮的履历,又得了雄厚人脉支持,到了这个时候,他不免热望再起,又偷怀了鸿图壮志。邦主知他野心,告诉他想入朝就得评进一品,眼下最难的,是找个愿出品劵引荐的一品世家。

  像这种察举入品,最后决定品级的,往往不是本人才gān,而是一张世家品劵。平品和下品世家乐于多多拉拢人材,求一张品劵不难,可上品世家就不一样了。一品的世家大族根本就不需要外姓投靠,若是贸然出劵引荐,将来出了什么岔子,还会落下话柄。因此自珍羽毛,极少外放品劵。邦主本人就是一品,沉吟了一会儿,把家里诸事过了一遍,最后满面为难,告诉他实在不容易。

  陆德海当年在御书房,也jiāo下过几个好友。此时心中尚怀了一线希望,便辞谢出来,转头给几位好友写信求告。苦等了十来天,回信渐至,有人委婉拒绝,有人闭口不谈。只有一位朋友说家里不行,但可以问问别家,会尽力而为。他翘首以盼,把全部的期望都放在了这位朋友身上,直到了递jiāo籍本的日子还不能定下。他没有办法,便恳请邦主通融,自己拿着籍本先回陌陵,等回信一到,附上品劵立即发过来。邦主劝他以平品入仕,他却犯了牛xing,愿在这位朋友身上下豪赌,若不得入朝,宁愿回乡作吏员。

  他日日煎熬,殷切盼了将近半月,朋友的信才姗姗来迟。一品引劵是个玉牌,隔着信封就能摸出来,朋友的信刚拿在手里,他便知道热望扑空。

  朋友确实,为他尽力奔走过。如今无功而返,只能说他命中注定。

  陆德海烧了朋友的信,又把这几日和邦里往来的信笺都烧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