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明月_作者:蓝云舒【3部完结+番外】(1021)

2016-11-16 蓝云舒 古言

  上官婉儿打开一看,顿时明白了过来——纸卷上是一篇裴行俭的传记,看格式乃是国史所录。如今监修国史的正是武三思,此物的来处不问可知。

  她认认真真读了一遍,发现文章虽写得华美,却并无太多虚词,略有chūn秋笔法,不过是减去了裴行俭早年反对立后之事,对于最后两年的那段恩怨则是秉笔直书,尤其是裴行脸的那句“浑、浚争功,古今所耻。但恐杀降,无复来者”,沉痛之意,仿佛可以破纸而出。她点头叹道:“甚好!”

  琉璃也叹了口气:“这文章我敢保证字字是实,只是太后和相公们那边……”

  上官婉儿微微点头,此文的确不算虚美,可事涉裴炎、程务挺,却是有些难处的。尤其是裴炎,眼下他权倾朝野,去年调任中书省,便硬生生把大唐开国以来一直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移到了中书省,今年又让武承嗣不到三个月便丢掉了相职;他怎么肯让国史里留下这样的记录?不过么……她想了想还是笑道:“不如婉儿寻机去问问太后的意思?”

  琉璃满脸如释重负:“多谢婉儿了!”

  到了晚间,上官婉儿照例伺候着武后批阅完奏章之后便低声道:“太后,今日华阳夫人给婢子瞧了篇传记,是关于裴尚书的。”

  武后眉毛都没有动一下:“喔?你觉得文章如何?”

  太后巳经知道了?上官婉儿心思急转,嘴上笑道:“文字章句都颇为齐整,看来是花了番工夫的。”

  武后点头不语。上官婉儿心里已是雪亮:自己果然没猜错,库狄夫人这两年原是处处以太后为先,武三思更不会为了亲家的身后名声就去违逆太后,看来此事太后早已心里有数,库狄夫人也不过是借自己再表个忠心而已……她念头还没转完,武后已沉吟道:“文章既然做得好,明日倒是不妨多让人瞧瞧。对了,你再帮我拟道制书,任程务挺为单于道大总管,以备突厥。”

  这两句话原是不搭,上官婉儿一颗心却不由“砰、砰”急跳起来——让大伙儿看裴行脸的传记,把程务挺调离京师,分明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敲打裴炎、提防裴炎!最近裴炎的确越来越懈怠了,难不成太后又要……她不敢多说,提笔便写。

  武后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冷笑道:“‘但恐杀降,无复来者’,看来还真叫裴守约说中了,这两年边关果真是越来越难收拾了。偏偏朝堂上这些人除了争权夺利、阳奉yīn违,还会什么?对了,还会唉声叹气,仿佛天底下就他一个是君子!哼,果然是能不义者便能不忠!”

  “能不义者便能不忠”,上官婉儿怔了一下,这不是库狄夫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吗?她并没有在太后面前说过的,却少不得通过韦团儿,甚至通过自己,不断传入太后耳中,而如今上官婉儿只觉得心底一阵剧寒,正在奋笔疾书的手都有些僵住了。

  没过几日,随着这篇传记的悄然流传,太初宫果然迎来了已许久不曾求见太后的裴炎。

  迈步走进紫宸殿的大门,这位中书令的脸色着实算不上好看。

  殿里依旧是锦帘高卷,紫帐低垂,薄薄的纱帐后,武后的身影依稀可辨。这原是裴炎最熟悉的qíng形,但此时不知是从窗棂下洒进的秋阳太过清透,还是从帘底chuī人的秋风太过冷例,他抬头看着帐中的身影,心头一时竟只剩茫然。

  片刻之后,武后淡淡的声音才在帐内响了起来:“不知裴相此来所为何事?”

  裴炎忙低头行了一礼,深吸一口气,才压下胸中乱七八糟的思绪。原先打的一篇腹稿不知怎地再也说不出口,他索xing肃容问道:“启禀太后,进近日朝中流传着一篇裴守约的传记,微臣不知,那可是国史所录?”

  武后的声音依然平淡:“怎么?传记里难不成有虚妄之辞?三思好大的胆子!”

  裴炎心里一沉,突然觉得刚刚看到传记时的惊怒不平此时都化成了一种莫名的凉意,默然良久才道:“也不算是全然虚妄,只是有些事,微臣原是为江山社稷不得已而为之,还望天后体谅。”

  武后缓缓点头,语气变得温和起来:“裴相说得是,世上有好些事qíng,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过裴相既知如此,日后想来也能多体谅旁人一些。你说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