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出墙记_作者:桩桩(81)

2016-10-30 桩桩

  燕十七拉了拉锦曦的衣角。她不明所以地抬起头,正对上朱棣恨铁不成钢的眼神。锦曦咧嘴无声地笑了笑,挺直了腰,然后努力把嘴抿住。朱棣看她滑稽,竟呵呵笑了起来。

  堂上空气为之一变,明显能感觉众人长吐了一口气。

  “镇令何在?说说镇上qíng况吧。”朱棣笑着出声询问。

  小溪镇镇令上得前来,匍匐于地道:“王爷,下官小溪镇镇令王海。小溪镇七十三村,三千一百一十二户村民受灾,本应领粮一千零二十石,谷物菜种三百斗,至今只到粮四百三十石,谷物菜种四十斗,这,镇上已饿死五百七十三人,请王爷明鉴啊!”说罢以头触地,四周百姓闻听,悲声四起。

  朱棣敛了笑容,寒着脸问道:“运粮官是何人?”这话却是问向燕五。

  “回主上,淮河槽运使刘权。”

  朱棣略一沉思,刘权是秦王的人,难道二皇兄也有份?“刘权何在?!”

  一武将当即出列:“刘权见过王爷!王爷,刘权只管运粮,不管调配。”

  “哦?调配又是何人?”

  刘权jīng明的小眼睛闪了闪,半响才轻声道:“这次赈灾,是,是太子殿下亲自调配安排。”

  “混帐!你是说太子不给小溪镇的百姓调配足够的粮食么?!”朱棣霍然变色,大声斥责刘权。

  刘权很无奈地道:“具体臣不清楚,臣只管接多少粮,就运多少粮。”

  朱棣明白了,这样一推皮球最终还是要从上查起。他冷冷地看着面前跪着的诸人,慢声说道:“本王不是来审案的,只是把看到的听到的如实上报皇上罢了。你们怎么调粮,怎么运粮,不是本王的差使,各村推举一人录上证词押上手印,本王带回南京面呈皇上。王海,此事责你负责!”

  “卑职遵命!”

  朱棣放下茶碗,负手踱步走到刘权跟前细细打量了他一番,刘权低着只看到一双薄底皂靴停在面前,背脊上瞬间落下如针芒般的目光,不觉抖了一下。朱棣在他面前沉默了会儿,见他不安地微微移动了下身体,嘴边噙住一丝了然的浅笑,突发问道:“这里去南京走水路几日能到?”

  “……回王爷,五天行程。”刘权愣了愣才回答,心中疑惑朱棣怎么就来小溪镇走走过场就要回南京了。

  “安排行船,本王出来一月有余,该看的也看到了,行水路回南京复命。”

  “是!”

  锦曦一盘算,从凤阳出来沿南不过走到小溪镇,南方还有两镇未去,朱棣这就回去了?想想朱棣自有安排。他离开凤阳,自己与他的约定就算完结了。

  这就要走了么?隐约的失落感随之而来。这种空落落的感觉让锦曦吓了一跳,自己是不舍吗?

  为什么呢?自己应该雀跃高兴才对,为什么会有不舍?一路与朱棣吵吵闹闹,紧张逃命,就没个轻快的时候,眼下似乎一切都过去了,朱棣将回南京,自己解脱了,不再是他的护卫了,为什么会心里会难受?

  “山中辛苦,今晚本王要好生歇息了。”朱棣说道,目光浅浅的在锦曦脸上一转,见她眼神迷茫,便走过去轻声在她耳旁说道,“听说本王要回南京,舍不得是么?”

  锦曦像炸了尾巴的猫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冷哼一声,露出灿烂之极的笑容,竟大呼小叫道:“终于自由啦!十七哥,今晚上我要大吃一顿!”

  朱棣看着她蹦跳着跑开,心里涌出一股伤感,真的一点不舍都没有么?随即一抹冷色出现在他眸中,非兰,你总会回南京的不是么?

  吃过晚饭,燕五找到锦曦和燕十七道:“王爷令你二人夜探刘权营账。不得bào露身份。”

  “那王爷安全……”燕十七有点犹豫。在燕卫十八人中,他的武功最好,锦曦其次。他们走了,着实不放心。

  燕五笑了笑:“王爷自有安排。”

  看着两人离开,朱棣悄然出现,目光久久凝望着两人消失的方向。良久才道:“都准备好了么?”

  “现在就可以启程了。”

  朱棣站立了会儿,闭上眼眸,耳旁又响起她的轻笑声……“走吧!”

  黯然别离残月行(二)

  刘权扎营在小溪河河边。这里原有个水军营盘,从江南运往各地的粮船都要经过小溪河码头。刘权运粮至此便建中军营账调度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