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皇书第1部_作者:星零(255)

2016-11-09 星零 古言

  任安乐根本没去管太后的离去,她望向嘉宁帝,没有跪下求恩,亦没有痛斥愤慨,只是淡淡开口。

  “陛下,刚才您言会还帝家一个公道,可太后才是造成这一切的人,臣的公道向何处寻?”

  嘉宁帝未答,沉默地望着她。

  “臣知道陛下难为,可帝家同样满腹冤屈,不得昭雪。姑祖母二十年前禅让一半江山,父亲为陛下平定诸王之乱,帝家将士历经生死为天下百姓打出了一个和平盛世。只因太后娘娘一句功高震主,八万人便死了个gāngān净净。他们何其无辜?”

  “臣不求抚恤,不求恩赏,只求一个清白,一个公道。”

  任安乐立于石阶上,目光灼灼,声临天际。

  此时,一直立在她身旁的右相叩首于地,苍老的声音若洪钟般响起:“老臣恳请陛下还真相于百姓,以昭日月,正我大靖国法。”

  随着右相声音落定,一旁的各公侯大臣走出宴桌,行到一阶阶石梯上,叩拜于地。

  “叩请陛下正我大靖朝纲!”

  “叩请陛下正我大靖朝纲!”

  “叩请陛下正我大靖朝纲!”

  ……

  一遍又一遍臣子的陈qíng声,回响在仁德殿前,伴着漫天飞雪,落在嘉宁帝眼里。到此时还坐着的只剩左相和一些皇亲国戚,他垂首迎向百官之前的任安乐,面无表qíng。

  帝梓元已近得尽臣心,而他能做的便是绝对的公正。

  他竟被帝梓元bī到了这一步……

  “众卿请起。”嘉宁帝朗朗之声响起,百官停声,立起身看向御台。

  嘉宁帝缓缓起身,一步步走到石阶边沿,望向百官。

  “帝梓元。”

  任安乐上前一步,拱手,“臣在。”

  “你帝家谋逆一事确实是被构陷,靖安侯忠君爱国,一身傲骨,朕加封他为忠勇靖安侯,为其平反,以示天下。自今日起,朕恢复你帝家一品王侯之位,爵位由你替父继承。虽你言晋南无需抚恤,但枉死的八万将士亦是朕的子民,朕会依先前之言,免晋南十年赋税,并为失亲的将士血亲赐下抚恤之银,在晋南建下英雄冢,迎他们的尸骨回晋南。”

  任安乐叩首于地,“臣帝梓元领旨。”

  “起来吧。”

  任安乐闻令起身。

  嘉宁帝淡淡的声音传来,“是非对错今日朕便一并论个清楚。安宁!”

  “儿臣在。”

  “你是大靖公主,知冤qíng而不诉,实乃大过。朕念你最后一刻说出真相,只罢黜你西北领军之权,禁于宗人府三月,以儆效尤。”

  “儿臣领旨。”安宁垂眼,换换叩首。

  “张坚。”

  一旁的老将连忙跪倒于地,“糙民在。”

  “青南山一万骑兵虽误杀帝家军,但朕念在他们并不知qíng,遂特赦所有将士。你若想回青南城,朕也一并允了。”

  “谢陛下,糙民领旨,叩谢皇恩。”

  “忠义侯心术不正,犯下如此恶行,祸连满门。朕判他明日午时于午门斩首,由大理寺卿huáng浦监斩,另将忠义侯府抄家,家眷流放西北,所抄金银用于抚恤战亡将士。”

  “臣huáng浦领旨。”百官之中,huáng浦出列,叩首领旨。

  “朕……十年前未得真相,以致帝家满门皆丧,甚愧于心,朕自罚闭于太庙三日,为靖安侯、帝氏族人和枉死的将士祈福,以赎朕之过错。”

  嘉宁帝沉默下来,平时威严的面容有些苍老,嘴唇抖了抖,却没有将接下来的话说出口。众臣见得如此,感慨于心,到现在只剩下太后未得处罚,陛□为人子,也是真的为难了。

  “众卿。”百官齐皆抬首。

  “朕是大靖天子,深知朝纲国法重于忠义,重于仁礼,也重于孝道。如今真相已大白,太后是幕后主使之人,朕虽不愿相信,但铁证如山,不得不信。皇族犯法,与庶民同罪,朕不会为太后辩驳。只是朕为国君,亦为人子,太后生养之恩同样大于天……”

  嘉宁帝身形踉跄了一下,赵福观得不妥,就yù上前扶住,却被嘉宁帝推开。

  “朕只希望众卿能给朕三日时间,三日之后,朕必给帝家、众卿和天下百姓一个jiāo代,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