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作者:衣青箬(619)

2016-10-12 衣青箬

  这下大臣们看待赵璨,又跟从前不同了。

  这位陛下的手段和魄力,比他们想的还要厉害些。这么大的事qíng,说做就做,居然也没有跟任何人商量。也就是说,他没有动用国库的银钱,始终只用自己的内库来支撑!

  现在事qíng做成了,将消息往外一抛,朝臣们还能说什么?

  最后同意这种想法的人占据了主导地位,赵璨见形势大好,便一言将此事定下了,“即日起便在西北设立市场,与糙原互市。国内的商人想要jiāo易的,都可以前往。但所售货物,必须要经过官府的查验,不可有盐铁等物资。”

  至于贵重物品奢侈品乃至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这些自然都多多益善。听闻糙原部族,颇有许多人慕我中原文化,若是能够用这些书籍将他们教化,倒也是一件好事。

  事qíng定下来之后,消息很快就穿到了商人们耳中。

  对于那些原本偷偷贸易,垄断了这条商道的商人来说,这算是个噩耗,毕竟将来竞争的人更多了。但其他商人却都是喜闻乐见。毕竟西北的货物新奇,弄到大楚来说不定能赚一笔。而大楚这边迈过去的东西,价钱自然也不能低了。

  考虑到这种竞争关系,赵璨已经让人制定出了一份价格表。这些都是比较寻常的商品,定价之后,也免得出现恶xing竞争,万一为了卖出去东西大肆降价,那贸易的意义就不存在了。如果是商人们独有的商品,那就随他们自己定价。

  既然是有针对xing的,消息自然很快也传到了西戎和北狄,他们在认真考虑之后,都往大楚这边派来了使者,一来感谢大楚开设贸易,恢复邦jiāo,二来也是希望他们的人也能带着货物到市场上来售卖。

  大楚这边本来就是这个意思,自然不会拒绝。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北边的长河部落也听说了这个消息,同样派遣了使者前来大楚,希望能够进行贸易互市。

  他们是怎么想的,是否想要窥探大楚的虚实,还是有别的目的,赵璨并不知道,不过河北本来也在他的规划之中,同意互市倒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虽然双方都有意向,但事qíng要定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商(扯)议(皮)。

  反正边境那边准备互市的地点,订立规则等等也需要一段时间,正好用来商量这些,两边都不耽搁。

  要跟糙原人谈判,自然要选个合适的人选。

  现在大楚站在主动地位,别说是赵璨,就连六部重臣,也不需要亲自出马去做这些事,只需要指定几个属官就可以了。倒是领头的人,比较令人犯难。

  此人非得要jīng通糙原的事务,而且手段灵活口齿伶俐,这样才能在谈判之中不落下风,为大楚争取到足够的好处。

  大楚的能人不少,但是文臣们对于糙原部族的事qíng,也就只是耳闻罢了,基本上没有接触过。能不能够做好,实在是令人担忧。

  就在大家发愁的时候,赵璨钦点了冯玉堂负责此事。

  冯玉堂原本回到京城之后,就开始负责武学,而且还是作为开阳的副职,虽然武学已经开始得到了朝臣们的重视,甚至在武学之内,他本人也颇有名声,让将官们福气,但是外面的人却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的。

  所以赵璨点了他的名字,一开始大家连此人究竟是谁都没有摸清楚,一时间都有些懵。

  等到知道说的是谁之后,心中都不由犯嘀咕。

  冯玉堂在西北待过的事qíng,稍微查一查就知道了,并不是什么秘密。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太低调了,名不见经传,这样的人能够应付得了这件大事吗?

  然而事实证明,赵璨的眼光从来不会出错。冯玉堂在接手了使团这边的事务之后,很快就摸清了对方的底线,为大楚拿到了最好的待遇。

  等到送走西戎和北狄的使者,长河部落的人又来了。

  照旧是冯玉堂接待,也仍然成功的从长河部落身上扒下了一大块ròu,让人津津乐道。

  经此一役,冯玉堂本人倒是彻底的打响了名声。跟他一起共事,负责接待使团的官员们不遗余力的为他宣传,很快就让人知道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了,冯玉堂的机变和灵活应对,自然也令人赞叹。

  虽然没有人知道就连西北互市这件事,从头到尾也都是他所主导,但冯玉堂还是获得了极大的名声。就连京城百姓,也知道了他的名字。在听说他至今尚未娶妻之后,媒人更是踏破了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