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作者:衣青箬(620)

2016-10-12 衣青箬

  ——好吧,这只是一个虚指,因为实际上京城的冰人们虽然都蠢蠢yù动,想要为冯玉堂保媒,奈何他一直住在武学里,也就是住在皇宫里,其他人是根本不可能进来的。

  平安听说这个消息,只是一笑置之。

  冯玉堂的能力,他早就已经知道了。不过,埋没了八年之久,总算如今出人头地,也是一件十分令人开心的事。

  不过婚姻大事,还是要看冯玉堂自己的意思。

  虽然在古代人眼里,冯玉堂这个年纪已经着实不小,早该成家。但是在平安看来,分明还只是大好青年一枚,就算再过几年也是不着急的。况且冯玉堂现在名声好,将来加官进爵之后,自然能够娶到更优秀的妻子。

  古代就是这一点麻烦,如果是在现代的话,不计较出身,只要姑娘本身优秀就可以了。但是在古代这是不可能的,优秀的姑娘只可能出在官宦之家,乡村里没有上过一天学,几岁就开始帮着打理家务的姑娘固然贤惠,但难免撑不起场面。

  不过,这种状况不会一直存在,平安相信,总有一天,就算是大楚乡村之中走出来的姑娘,也会有能力有见识,支撑起大楚的半边天。

  当然,那一天的到来,还有赖于他和其他人继续努力。

  不过,希望就在眼前,而平安对于那一天的到来,充满了信心。

  第182章

  原本互市的消息公布之后,便引起了整个大楚境内热烈的讨论。平安每天都能够收到从各地送到京城来的报纸,上面多半的版面都在议论互市的事。

  这几年来朝廷并不禁言,士人乃至普通百姓们偶尔也会说几句国事。

  尤其是在报纸普及之后,许多国家大事的传递变得更加高速有效,而且只要有心,就能够打听到。如此一来,普通人也多少能够知道些消息,不论是否与自己相关,议论一番这样的国家大事,的确是十分让人有面子的。

  普通的事qíng都还会有争论,与西戎和北狄互市这样有争议的事qíng,自然就更不必说了。

  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而赵璨听取了平安的建议,将朝中因此产生的争论,完整的记录并发表到了皇楚日报上。然后各地的报纸随即纷纷转载,有了这些大人们抛砖引玉,就算原本不甚了解的普通人,也能够看明白了。

  ——与其让百姓们没头没脑的议论,还不如提前就将问题摆明,朝廷的意思也写上去,这样一来,民众自然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想。

  这就是所谓的引导舆论,并不是qiáng求对方要如何,只是在其中进行引导罢了。

  事实证明,效果的确是很不错的。

  因为在各家报纸上面发表的文章当中,赞同朝廷的做法的占了多数。

  不过这件事qíng就算再大,百姓们的热qíng也不可能一直维持。而且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这一边。

  赶在入冬之前,出海的船队回来了。

  原本这个消息由赵璨口中说出之后,便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只是朝廷并没有正式公布,众人自然也不好探问议论,所以还处在半秘密的状态之下。

  不过现在船队在崇州港口靠岸,数十条大船浩浩dàngdàng,就算想要遮掩也不可能了。

  朝廷这边得到了消息,便立刻主动出击,将这件事qíng公布。正好跟崇州那边的消息差不多时候传出来。听闻这是大楚自己的船队,而且下了一次南洋,还带回来了数之不尽的粮食,百姓们自然欢呼雀跃。

  不管是船队所代表的qiáng盛国力,还是足够整个大楚吃上半年的粮食,都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好事。

  这一两年来,朝廷时不时的就要弄出一两件让百姓们目瞪口呆,继而津津乐道的事qíng,有时候一件接着一件,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的习以为常,百姓们也经过了一场巨大的洗礼。

  好在过程之中,有报纸时时引导舆论,倒也没有出什么问题。毕竟这些事qíng都是朝廷主持的,就算百姓们一时弄不明白,也觉得朝堂上的大人们更加高明,不可能会做错事。而之后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件事的确是没错。

  所以现在不管是互市还是出海,虽然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但是大楚的百姓还是接受良好。反正是好事,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坏处,为什么不高兴?

  当然,也有已经习惯了这种信息jiāo流,变得更加敏锐的人看出了问题。比如朝廷虽然公布了消息,但是却完全没有任何解释不过相较于从前,这种做法已经十分难得了。所以这些从那时候过来的士人也不会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