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1022)

  京兆百姓见到三大寺的举动,再结合他们所听到的只言片语,隐约觉得国子监并不像官员们说的一样,是有大不敬和有rǔ斯文两大罪的。

  至于朝臣们,仍是闭口沉眼,不该说不能说的话语,是绝不多说。这一次的国子监事件和天宁寺护碑之举,他们就当没有发生一样,朝中几无这两事的议论。

  不管是左良哲在其中压制还是别的什么,朝臣们关注的,只是紫宸殿中的景兴帝何时醒来。

  京兆发生了国子监事件,景兴帝也还没有醒来,病qíng也没有恶化,就这样断断续续昏睡着。

  若不是楚炎、卫复礼等朝臣,亲眼见到景兴帝曾经醒过来,他们早就怀疑紫宸殿中的皇上,就只有个名义而已。

  在景兴帝短暂的清醒期间,卫复礼向景兴帝提及了沈家七大罪状的圣旨,还道沈家忠心耿耿,请景兴帝收回旨意。

  景兴帝脑袋迷迷糊糊的,听着沈家的七大罪状,觉得沈家“罔顾圣意,触犯天颜”之罪,的确是有的。营建鞠场和献俘礼的事qíng,景兴帝仍耿耿于怀。

  在景兴帝昏迷之前,景兴帝就打算对沈家动手。他下旨将沈华善、沈则敬和袁焕等人召回京兆,就是为了问罪定罪的。

  如今左家为沈家罗织了这七大罪,正合景兴帝的心意。他懵懵懂懂地想:将沈家拔除,就可以去掉心头大患了。左良哲,的确是懂得朕心。

  他尚不知道他病重昏迷数日,也不知道左氏假传旨意的凶狠,他所想所及的,仍是最在意的碧云骢祥瑞、天命所归这些事。

  尽管力竭虚弱,景兴帝还是努力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此乃朕意,众臣遵旨,不得有贰。”

  他说出的话语,和卫复礼所期待的结果恰恰相反。听到景兴帝这样说,卫复礼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怀疑自己所听到的。

  左家假传旨意,皇上竟然不以为意,反而坐实了沈家的七大罪状?怎么可能?

  “皇上……”卫复礼正yù说什么,可是他身边跪着的左良哲马上就开口说话了,阻住了卫复礼继续说话。

  “卫大人,皇上的旨意,朝官们都听清楚了。卫大人还有什么疑问吗?”

  左良哲环顾了一下,他的周围,除了卫复礼之外,还有三省六部的主官,他们都清楚听到了景兴帝说的话语。

  左良哲嘴角微微上扬,显然心qíng极好。皇上这些话,说得真是太好了。如今沈家定罪的旨意,朝臣再不能质疑了。

  国子监之事已经平息,扰攘的沈家罪状,已经定下。就算景兴帝清醒着,左良哲也能顺心顺遂,他怎么能不高兴?

  “皇上乏了,诸位大人,敬请退下吧。”卫复礼还想说什么,可是内侍首领已经开口了。

  正如内侍所说的一样,此时景兴帝又觉得眼皮沉重,昏睡之意袭来,的确是乏了。

  见到景兴帝再次昏睡,卫复礼无法,只得和其余朝臣一样,离开了紫宸殿。

  因有景兴帝金口亲证,沈家有七大罪的圣旨再无争议。

  随即,司农卿雷致远带着这圣旨并宣旨内侍,快马往西宁道疾驰。

  当然,他没有忘记带着吏部任命他为西宁道观察使的任命,那是他富贵荣华的代表。他前去西宁道,就是为了接管西宁道的兵马和权力,怎么会忘记带上吏部的任命呢?

  当这个圣旨到达西宁道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qíng?京兆谁也不知道,我们接下来细看。

  第五百一十一章抗旨不遵

  在雷致远带着沈家定罪的圣旨去到西宁道之前,沈则敬已经知道此事了。

  为了对付沈家,景兴帝往西宁道连发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就是令沈则敬、沈则思放下手中职务,返回京兆陈述;第二道圣旨,就是给沈家定下七大罪状,令西宁卫士兵立即押送沈家众人回京。

  第一道旨意,在景兴帝昏睡之前发出。由兵部的军马疾驰送出,早已经送抵西宁道。其时,岭南卫大将军袁焕还在西宁道。

  沈则敬和沈则思,跪在昆州的府衙,听着宣旨内侍高声读着圣旨的内容,心中一点也不意外。

  景兴帝这旨意,与其说是为了知道西宁道局势战况,不如说是开始拿沈家开刀了。这召回京兆陈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会是什么,都不难猜。

  沈则远在圣旨宣读过后,给宣旨内侍和兵部的官员递去了银票。那一叠银票快速滑入到内侍袖中,内侍掂了掂袖子的重量,颇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