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极少数的勋贵之家,如镇国公府和永靖侯府等,不参合到夺嫡之事里面去,因为他们一向只忠于皇上忠于皇室,族中子弟也多尚主,历代的皇上都不会亏待他们,所以无论哪个皇子上位,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
为了飘渺的好处却冒那么大的风险,万一是要是站错队了,轻则为新皇不喜,重则灭族抄家,何苦呢?因而这些勋贵之家倒是十分平静的。
且不论朝堂官员的种种心思,长泰帝的几个皇子,尤其是夺嫡希望最大的几个成年皇子,也在蠢蠢yù动了。
五皇子府,上官长治和幕僚们正在讨论京兆局势,这次出现在五皇子府的,除了李可安、许五思等人外,还来了一个神秘人。
这个人,是上官长治最为信任和最为看重的人,也是目前为止,五皇子府拥有的最高官职的亲信之人。五皇子府的许多计谋和行动,有不少他都参与其中,比如任职鸿胪寺和东宫封官之事,就是出自他的指点。
这几个幕僚显然和这个神秘人也是认识的,李可安等人见到了他,纷纷点头行礼,口里恭敬地称道:“卑职见过李大人。”上官长治也站了起来,语气很热络地招呼那人在身边坐下:“叔父快请坐。”
待那人坐定后,上官长治示意李可安等人继续刚才的话题。“自封宫之后,皇后娘娘对贵嫔娘娘明显亲近了不少。据线报回道,早点皇后娘娘也给陇右卫那边去了信,这样看来,事qíng正如我们所计划的那样。”李可安首先说了封宫的事qíng。
其实如何安置东宫只是小事一桩,甚至并不重要,但是五皇子府还是从中发现了皇后的心思和有利机会,通过献上封宫这个办法,迎合了皇后的心愿,更重要的是,使皇后和她身后的陇右卫势力偏向五皇子这一边。从目前事qíng的发展来看,这个计谋还是很成功的。
“皇后一个女人家,不足为虑。蒋博文这个老狐狸一定会上钩的。当初拥立皇上的天大功劳,使得蒋家兴旺了五十来年,他必定还想多一个五十年的。二皇子和五皇子身后有张家、周家,若是支持了这两家,他只有靠边站的份了,所以他必定会选择你的。”那人说道,声音儒雅温和。
其实皇后只是一根搭线,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皇后身后的陇右卫,十二万的军中势力,加上皇后这个添头,五皇子登上皇位不说十拿九稳,也可以说不是难事。只是少不了拿出一点诚意,付出一点代价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夺嫡开始了
五皇子府,关于皇后和蒋博文的讨论还在继续。
“蒋博文的嫡长孙女蒋岚庄刚过了及笄之年,尚未许配人家,待五皇子婚事定下,我们就可以上蒋家提亲了。”那人又说道。
娶蒋博文的嫡长孙女为五皇子妃,这就是五皇子府的诚意,没有这样分量足够的诚意,也引不了蒋博文上钩。若是蒋博文袖手旁观,不参合夺嫡之事,遭受最大损失的还是五皇子府。
“娶蒋家女?”那人的话话一落下,上官长治就有些微愣,虽然他也知道蒋家素来无宝不落,但是娶蒋家女为妻,他从来没有想过!
他原先还打算,给蒋家封侯封爵的。娶蒋家女,那沈宁怎么办?上官长治想起沈宁那黑亮清冷的眸子,心头烦躁起来。
“原先不是计划着娶沈家女的吗?况且蒋家连出两代皇后的话,恐怕将来过于势盛,不好把握。万一蒋家有不臣之心,此事反而是祸害!”很快,上官长治就冷静下来了,计量着两者的不同和得失。
他想起之前的计划还有在京兆造的势,那不是白费力气了?大家都道五皇子非沈家女不娶,如此朝改夕变,恐让朝官和百姓心生不信,那就得不偿失了。
“况且父皇也一定不允许我娶蒋家女的,太过明目张胆了。引蒋博文上钩,看来还得用别的法子,联姻一事,不可行。”上官长治补充了,分析着这事的利弊,李可安和许五思听着也点点头,觉得五殿下此言甚是有理。
“那殿下还有什么足够分量的诚意?”那个儒雅的声音问道,没有了联姻一事,蒋博文凭什么支持五皇子府?没有天大的好处,怎么会值得国舅府去冒险?这个事qíng,他也早想过了,只是想来想去还是只有联姻才是最有效的保证。
“封柱国公,世袭罔替,除了陇右卫十二万兵马归蒋家掌管外,关内卫十二万兵马,也一并归入蒋家!他朝我所立的太子,娶蒋家女。”上官长治略想了片刻,便这样说道,这可是大手笔,为了争取蒋家的支持,这是他给出的最大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