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有些震动,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大手笔,他果然没有看错人,五殿下是有这样意在天下的大气魄的。
“那就这样定吧,我会派人和蒋博文谈的,想必这个条件他会很心动的。至于沈家,沈华善这人为官做事滴水不漏,为人深藏不露,我一时半会也摸不清沈家的底细。还是按原计划行事,多亲近沈家。还有永宁侯那边,也要抓紧了。”那人也想了想,最后也赞同了上官长治的想法。
“永宁侯请封世子的折子我早就暗中截了下来,现在又有太子薨的事qíng,这个事qíng再拖个一年半载也不是问题。只要多点时间,姨母定会哄得永宁侯回心转意。”上官长治答道。
本来永宁侯府一向是支持他的,如果让那个应南图成了世子,以姨母和他之间的仇怨,永宁侯府风向如何就不好说了。虽然这些勋贵之家并无多大实力,但是有他们的支持,就占了大义的名分,事qíng会顺利得多。
在五皇子府筹谋的时候,二皇子府和三皇子府的人也没有闲着。上官承佑的身后,有原兵部尚书陈知浩的势力,又有太仆寺少卿张星华的势力,加上陈、张两家族中子弟和各自姻亲,联结成一张大网,他们是支持二皇子登上皇位的主要势力。
虽然陈知浩丁忧了,但是他老练和谋划,也为二皇子府带来了不少好处,如果没有陈家的努力,去年chūn闱的事qíng,二皇子府就没有那么容易脱身了。
按照陈知浩和张星华的想法,这太子之位是一定要争的,但是不能在明面上争,只能在暗地里进行。明面上,二皇子只需要表现他的仁义和宽宏,对帝后尊敬,对兄弟爱护,对臣下有礼,这些都要想办法一一呈现在长泰帝面前才是,暗地里,自然要想法设法给另外的皇子添堵,尤其是三皇子上官永平,二皇子视他为最有力的对手,上官承佑第一个想拔掉的,就是三皇子。
“离慈懿太后孝满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估计孝期一满,三皇子的婚事就会提上日程了,皇上很想抱皇孙了,这是意料中的。孝满之后,殿下也要加紧生下皇孙才是。”太仆少卿张星华道,本来这样的事,他是不想和上官承佑说的,只是甥舅如父子,他也是很忧心二皇子的局面啊。若是二皇子妃陈婉柔没有落胎,现在皇孙都生下来了。
“这老三的婚事,一定要上心,不能让他再添qiáng劲的势力了,同时派人密切关注周家,看能不能抓住什么把柄,拔起了周家,老三就是没牙老虎了。”上官承佑说道,恨不得现在就将周家、周贤妃和三皇子连根拔起。
“殿下稍安勿躁,三殿下的婚事我们会留心的。现下最重要的时,还是要在皇上面前多加表现,帝心比任何都重要。”陈知浩说道,他早和张星华jiāo换了意见,也在筹谋做些事qíng来提高二皇子的威望,这还得从长计议。
至于三皇子,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贤妃早就递话出来了,让他好好等待,说是长泰帝心忧子嗣,慈懿太后孝满之后,婚事就能定下了,而且还说,长泰帝有意为他挑选一门好的亲家,虽然还不知道是谁家,但是添助力那是必定的了。
“若是皇上为殿下指婚的人家是军中就最好了,殿下现在缺少的,还是军中的势力。”冼茂信说道,作为兵部的官员,他相当清楚军中的势力意味着什么,军者,国之定器。若是三殿下又了军中势力,何愁事不成!
听了冼茂信的话,上官永平脸色有些奇怪,他想起去前两年去安北都护府的事qíng,这些军中之人,个个都不是好相与的,这些人家的姑娘,想必也是彪悍无比的吧?想到这,他脑中出现了一个虎背熊腰的姑娘形象,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太可怕了!
各皇子府的暗流,也影响了后宫妃嫔。那些无子的妃嫔根本就事不关己,那些有子但是子幼的妃嫔也尚可,德妃、贤妃和李贵嫔等皇子已成年的妃嫔就紧张多了,她们除了奉承、讨好皇后之外,在皇上面前也有意无意地说着自己皇儿的各种优点。
这些妃嫔的心思,长泰帝心里也很清楚,太子一日未定,一日争扰都不断,他都知道的,只是他听得耳烦,去坤宁宫的次数就多了起来。
自太子薨之后,坤宁宫就寂静了许多,对于长泰帝来说,正是一个好去处。不用听着妃嫔的唠唠叨叨,长泰帝觉得舒服了不少,也不时和皇后说说这些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