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邱盛年认为此举是不妥的。太子刚被册立不久,就要在宫中兴建鞠场,这样恐怕会引起皇上不喜,也会令朝臣有想法。
但是太子的态度又很坚决,这就是他为难之处。
沈华善一听邱盛年的话,心里就咯噔一声,暗道不妥。刚才他还道东宫平静自己可以省心,现在问题就来了!
太子怎么会想营建鞠场呢?须知道太子册立还没有多久,在这个时候营建鞠场,实在是不可行,理由太多了,他随便都能说出几个。但是他不动声色,问邱盛年对此有什么想法。
“属下以为此举不妥,太子被册不久,实在不适宜做这个事qíng,恐皇上不喜。但是太子是主子,现在他有令,直接拒绝会令太子不快,以后恐生龃龉。”邱盛年将自己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他意思很清楚,不赞成此事,但要想出一个拒绝太子的办法,免得上了太子和东宫属官的和气,但是这个拒绝的办法,他暂时想不出。
沈华善点点头,邱盛年的想法做事的方向和自己是一致的,都是和太子要做的事qíng相反。
太子是东宫之主,他们这些东宫是为太子办事的,但并不是太子想做什么,他们就为太子去做什么,因为詹事府还有教导、劝谏之责。
太子只有十六岁,想事不够周全,或许他只是单纯想营建鞠场来玩乐,却没有想到营建鞠场这个事qíng意味着什么。甚至,他或许还没意识到自己的身份,他不是十二皇子了,而是太子!
太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有特殊意义的,代表着风向趋势,有时也代表着标准,所以太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影响巨大的。
也就是说,太子说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都是要经过深思熟虑的,衡鉴再三又再三才能说出口付诸行动的,营建鞠场,是那么简单的事吗?太子真是开玩笑!
“此事容我想想,这一时三刻也不能决定的事,太子也不会这么急着要方案的,容我想一想。你且去查探,太子yù营建鞠场,是他自己的主意还是受了别人的撺掇。”沈华善说道。
若是有人在东宫撺掇太子,那么定是居心难测,这是东宫隐患,他一定要拔除了!
至于太子那里,既要让他不做这个事qíng,还不能引起他不快,是要好好想一想才是。
第二百三十八章大换血
到了当天晚上,邱盛年就将事qíng查清楚了,此事果然如沈华善所料的一样,真的有人在撺掇太子。
“太子喜爱蹴鞠是真的,想要营建鞠场也是真的。但是在这个时候想要营建鞠场,并且给太子舍人、詹事府下达营建的命令,却是受了内侍高观、李进的鼓惑。是这两个内侍在一旁不停地说营建鞠场的种种好处,道营建鞠场之后,既有消遣之所,又对皇上显了孝心。太子这才心动的。”
邱盛年低低地回答道,见到沈华善脸上喜怒不显,随即又补充说道:“属下又查了高观、李进的过往。他们几年前经殿中省正常手续补充进来的,在他们去到十二皇子所之前,他们一个在穆太妃的荣寿宫当差,一个在慕妃的朝暾宫办事。此外,并没有jiāo好的内侍宫女。”
“属下也查过他们身后的家人了,俱已不在京兆了了。听周围人说,是得了大富贵才离开京兆的。”这一句,才是邱盛年最想说的。
得知这两个内侍的来龙去脉时,他也深感讶然,怎么会是这两个主子?
他的疑问,也正是沈华善的疑问。
穆太妃、慕妃?这么说,这两个人是穆太妃和慕妃的人?是他们两个指示这两个内侍撺掇太子的?她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慕妃膝下无子,就算太子倒下了也没有她什么好处,况且她和容贵妃过往也没有仇怨的;穆太妃就更不用说了,子孙都没有,只有娘家一个侄子穆克己,为什么要做那么多事?
她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往皇子所塞人的?太子倒了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慕妃和穆太妃是勾连在一起的还是单独行事的?东宫里还有没有其他宫殿的探子?
这种种问题瞬间涌上沈华善心头。这个时候,他这才发现,原来他漏了一件很重要的事qíng,就是没有及时梳理东宫的内侍和宫女!
容贵妃已经梳理了一遍东宫的内侍和宫女了的,竟然还会有这样内侍在!沈华善想着容贵妃已经手,加上太子尚未迎妃纳侧,就没有再次梳理了。
没想到有人竟然早就在十二皇子身边安cha探子,这些探子还随着十二皇子来到了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