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469)

  在这之前,他基本就没有接触过朝局政事,因而,也从未了解到朝局的波谲云诡,也不知道就算做了太子,更要步步唯艰,更加不知道前面会有这么多圈套等着,就等着他入局进套!

  他对这一切根本就没有充分的认识,之前也没有人教过他这些。

  能够成为太子,最开始的时候,他是感到狂喜欢欣的,就像正饿的时候,有人给他送来一桌上好的饭菜。

  可是随着詹事府的建立,沈华善、邱盛年等人的规劝,他忽然觉得,原来太子是这样尴尬和不自由,感觉就是要吃上这一桌好饭菜,就要往东跑几百米,在再往西做几十掌压似的,这个感觉糟透了!

  身份转变了,但是他的想法没有转变。他本质思想上,还是一个普通皇子,而不是太子,这,才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什么时候才能随心所yù呢?什么时候才能真正不受限制呢?若有一天,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再没有人反对,那该多好啊!

  年轻的太子这样懵懂地想着,野心渐渐膨胀,对帝位的yù望越发炽烈。因为他觉得,只有登上帝位,才能随心所yù,还要有自己的势力,要听自己话的,这样,做皇帝才有意思。

  独夫之心,在这个时候萌芽。这个年轻的太子,经历了当初chūn熙宫对沈家的忌惮,又经历了内侍背叛对他人的猜疑,又经受了詹事府规劝的种种拘束,心里已经有了独裁的想法。

  此刻,太子詹事府的官员并未察觉到他们追随、辅助的太子,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心思。

  本来,若是按照沈华善和沈宁的谨慎,必定能够发现太子那种隐约的心思的。却没有想到,接下来朝堂之上,发生了一件事,席卷了沈华善和沈家所有人的jīng力,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太子的心思!

  以致,对太子一疏忽,就酿成了以后的大祸,成了沈家多年之恨。

  第二百四十章撤给事中

  话说,东宫最近一片平静,太子也极为乖巧好学。在沈华善和邱盛年等官员看来,鞠场这个小事,早就在东宫内平息了,加上东宫内侍、宫女大换血,目前东宫的隐患就少了。

  他们正按着他们认为正确的教导辅助之责,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履行着太子詹事、少詹事的职责。

  早前,荣平郡主已远嫁陈州,十二皇子被册为太子之后要学习处理政治参知朝局,没有多余的时间来钟粹宫,容贵妃深感无聊,召见沈宁的次数就多了起来。

  沈宁早已从祖父和父亲那里知道了东宫诸事,听着容贵妃忧心东宫的内侍和宫女,倒也很明白容贵妃的心qíng。

  父母为儿女的着想,无日无之,所谓生儿不满十,常忧九十九,这是人之常qíng。

  但是连续几次进宫,容贵妃仍然没有放下担忧,还对沈宁说了种种挑选东宫内侍和宫女的严苛措施,沈宁心里就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容妃此举,不会矫枉过正吧?这样严密的布控和监视,太子会怎么想?太子只是个十六岁的年轻人,会不会对此举反感?甚至,会不会对詹事府官员反感?

  沈宁将自己的忧虑告诉沈华善,引起了他的注意。近来太子乖巧了很多,詹事府的官员说什么,太子都认真倾听努力学习,看起来是一心一意用在政事上了,似乎根本就没受高观、李进等人的影响。

  这令沈华善感到欣喜又迷惑,不会是太子心里有什么想法了吧?

  本来,哪个年轻人无心事,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那个年轻人是太子,就不一样了。太子有心事,是非同小可的事qíng。

  沈华善找来了太子通事舍人凌云高,对他耳语了一番,让他密切关注太子。

  若是太子有心事,要及时不着痕迹地开解太子心里的郁结,若是太子无事,则劝慰太子多读圣贤书籍多听朝臣诤言,自古明君都从史书出,太子往这个方向去,是没有说的。

  凌云高点点头,表示会注意观察太子是否有心事,也会开解太子云云。凌云高任考功司主事,曾是沈则敬的亲信属下。他能兼任太子通事舍人,也是沈则敬和沈华善从中帮忙,他对沈华善的话,他是十分信服的。

  尚未等凌云高对太子的观察送上来,朝堂就出了一件大事。

  三月,长泰帝颁布了一道旨意:调给事中詹成、林楚君入太子詹事府任太子司议郎职,令给事中柯汉林、姚鹏分别出任青州、温陵府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