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473)

  倘若做皇帝都不能随心所yù,那么还做来做什么呢?可恨自己临到老年之时,才想明白这个道理。他一定不能让皇儿也像自己一样,一定要让他舒心自在不留任何遗憾。

  太子想起鞠场那件事,自己想营建一个鞠场都不可以,还引起了那么大的腥风血雨,对长泰帝这一番话是感同身受,认为长泰帝这样的想法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父皇只是做了第一步,以后的事qíng还需你做下去的。这给事中一职,父皇是无论如何都要撤掉的。但是皇儿你可以利用这一次的事qíng,去获得沈华善等官员的信服,渐渐在朝中建立令名,来来,为父告诉你,东宫在这次事件中,应该怎样做。”

  然后,长泰帝就小声地jiāo代太子要做的事qíng,听得太子眼神发亮,嘴角不自觉地扬起。

  末了,长泰帝又说:“父皇老矣。詹事府沈华善等官员,是父皇给你的磨刀石,你可以用他们,却不能够信他们!你年纪小,还要依靠和倚仗他们,等你积聚了自己的势力,有了自己的威信和资本,再便宜行事。沈华善建议你上表反对撤给事中,也是想让你在朝中有自己的威信,这一点,你可以照办,余事,父皇自会代你办妥!你且在一旁看着,父皇教你如何用朝臣而不信朝臣。”

  对于长泰帝的话语,太子一一听取,心里也渐渐有了计较。待他返回东宫的时候,见到沈华善和邱盛年仍等候在宫门外,便将事先想好的语词说了出来。

  他认为父皇说的那些话,实在是一箭三雕的好办法,比沈华善说的上中下三策好多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千钧之痛

  沈华善和邱盛年在詹事府等待着太子的回来。他们不知道太子会选择这三策中的哪一策,也不知道皇上在这件事上对太子有何要求,不免心里有些着急。

  过了一个多时辰,太子才回到詹事府,他脸上轻松舒畅的表qíng令沈华善和邱盛年心里一松。看太子的表现,在紫宸殿里面表现一切顺利?那么太子是怎么说的?

  “让沈大人和邱大人久等了。对于给事中一事,本太子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也已经在父皇面前陈述我的想法,才会这么迟。”甫回到詹事府,太子就这样笑着说道,对沈华善两人甚是礼遇。

  在回来之前,他已经将长泰帝教给他的做法仔细思量了一遍,确信自己的表现没有什么问题了,才踏进詹事府。

  “敢问太子殿下选择了哪一策……”沈华善马上就接口问道。他在詹事府等得着实有点急。不知道为什么,想到皇上要撤给事中,想到已经为给事中一职丢了xing命的吕务厚,想到以八十三高龄千里迢迢来京兆论道的俞谨之,沈华善就觉得心里难以平静。

  他不知道太子会选择哪一策,不,应该准确地说,是他不知道太子会选择哪一条路,是不是会选择一条和沈家背道而驰的路……

  如果太子的选择和沈家的不一致,那么沈家该怎么办?这才是令他心忧如焚的根由!

  “本太子认为你所言上策极好!本太子认为,给事中一职撤不得的。本太子明日就会正式上表,请求父皇收回撤掉给事中的旨意!”太子掷地有声地回答道!他少年稚嫩的脸上有着坚毅和决定。

  这样的话语令沈华善和邱盛年喜出望外。沈华善甚至觉得自己有点眼湿湿。他看着这个穆目露坚毅的少年,心里觉得由衷的庆幸。

  原先他还在猜想长泰帝在这个召见太子,定是给太子透口风,让太子别掺和撤给事中一事,没想到太子去了一趟紫宸殿,就坚定了主意,这真是惊喜。

  幸好,幸好,太子选择的方向和沈家的方向是一致的;幸好,幸好,太子年纪虽小,却不是糊涂的人。这说明,他之前想的没有错,太子,是可以教导辅弼的!

  “但是父皇是否接纳本太子的上表,这倒是说不准。今日我在紫宸殿和父皇说道这个问题的时候,父皇还颇为不满。恐怕明日的上表,难以有效。”随即,太子又这样说道,眉头略皱了起来,有些为难。

  “这一点太子殿下请放心!只要太子殿下上表了,皇上就一定会接纳殿下的意见的。”沈华善笑着劝慰太子道。

  这一点,在沈华善看来,根本就不存在为难。就凭皇上对太子的看重,这又是太子被册立之后的第一次上表,皇上一定会看在继承人的面上,给太子这个脸面的。也就是说,只要太子上表,皇上就一定会收回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