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562)

  不能看大门,这半句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必要去理会,沈宁暂且不知道,也就先搁在一旁了。但是,埋怨不推高三七药价,这半句话,不难明。

  沈宁很快就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李家有李次山在药市行会担任会长一职,想必暗地里cao纵药价,也不是一次半次的事qíng。这一次,是李家有人想推高三七的价格,却因为有人反对,最后就没了下文。

  推高药材价格,自然能为家族带来客观的利润,不然李家也不会有人提出这个建议,可是,为什么会有人反对呢?而且这个事qíng,现在看来,真是没有成,李家一时半会,也不会推高三七价格了。

  从李惠山的语气看,他也是赞成推高三七药价的,并且对没有推高三七药价颇有怨气。那么,以李惠山在李家的地位,他赞同的事qíng都不能成行,反对的人是谁呢?是李老爷子?还是别的谁?

  不,不会是李老爷子,如果是李老爷子反对,李惠山定不会有那么多怨气。反对推高三七药材价格的,肯定是另有其人。会是谁呢?

  沈宁很快就想到了一个人,在文镇之时,寇色姑娘用茶水写下的人名,也是李家打理那门生意的人。会是那个人反对吗?他为什么反对?为什么他反对了,李次山和李惠山就答应了呢?难道他在李家的分量,要比李惠山还要重要吗?

  能够打理那门生意,想必李老爷子对他是看重非常的,所以当他反对的时候,李老爷子必定会赞同他的意见,所以李次山和李惠山就消音了?

  不管是谁在反对、为了什么而反对,这都说明了一个事qíng:李老爷子和那个人十分审慎!一时也不能轻易动摇。

  审慎,是一个好事qíng,但是李家这么审慎,对于现在的沈宁和沈家来说,真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在对待三七之药如此审慎,令沈宁的眉头皱了起来。

  三七之药,有多么重要,沈宁从沈则远和胡不涂口中,是早就知道的了。三七作为独特的止血药材,被军中成为“金不换”,而昆州一带的三七占了整个大永三七的七成,数额分量如此重要,有人在这里打主意,那是太正常了。

  李家人的审慎,在于cao控三七价格,还有一定的风险,这首要的,就是怕影响三七在军队中的正常供应。钱财的获得,不可能没有风险,李家没有心动,除了谨慎之外,想必另外一门生意的利润,比起三七之药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供养这么大的一个李家,需要多少家财?这些,沈得善和沈则远早就暗地里估量过了,那个数目惊人!加上李家明面上不沾手药材生意,那么李家起码一半以上的家财,都是从另外一门生意得到的!

  李家从那门生意里得到多少,国库就要从那门生意里虚空多少!

  想到这里,沈宁忍不住咬了咬牙。怪不得,怪不得祖父时常悲叹国库虚空难以为继!怪不得,怪不得西宁道空有财名而百姓的日子越发艰难!怪不得,怪不得西宁道这里,竟然似有一道独大之势!

  夺国、夺民之利,李家虽盛,也必定诛之!

  “姑娘……”看着沈宁咬牙冷凝的样子,仿佛梦魇一样,秋歌有些担忧地唤了一声。这一声,倒是唤回了沈宁的神智。

  沈宁扬了扬嘴角,却没有说话,试图在这些纷乱的消息之中,理出一个头绪来。在李惠山身边的棋子传来消息的同时,那个曾在均安楼和沈得善一起吃过饭的彭瑾彭公子,也派人送来了一则类似的qíng报。

  他说的是,李次山收受了三七药材商人的贿赂,原本是想推高三七药材的价格,最后却不知道为什么不了了之。

  这个qíng报,倒和沈家得到的互为补充。那个三七药材商人,彭瑾已经摸了他的底,正如沈宁之前推测的一样,三七的分量太重要了,想在其中捞一笔的人太多,这个药材商人,正是其中最为财壮的人。

  这个三七药材商人,手里囤积了一大批三七,便找上了李次山,许以重金,让他想办法推高三七的药价。那一笔重金,实在太客观了,李次山收下了,并答应会代为周转。可是他回了昆州一趟,口风就变了,让药材商人再等一等,说现在还不是最合适的时候。

  李次山让药材商人再等一等,那笔重金,自然还是拢在手中的。那个药材商人,已经送出了重金,便只能等待李次山说的那个时机到来,因为他知道,三七药价一旦推高,得到的,将会是比送出去的重金多一赔的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