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561)

  “老爷今晚已经叹了好几次了,莫不是府衙有什么不如意事了?云儿为老爷捏捏肩……”那小妾也是个知机的,语气温柔地说道,那娇媚可人的样子,活脱脱是一朵解语花!

  “倒不是府衙的事,实在是家事闹心!我才是李家的嫡枝嫡子,凭什么他说不能推高三七药价就不能推高三七药价呢……”面对着小妾的温柔低语,李惠山感到一阵阵惬意和轻松,忍不住牢骚了几句。

  “家事怎么会闹心呢?老爷肯定是将来的族长,谁还会那么不长眼给老爷气受呢?云儿能跟随老爷,都觉得是天大的福分了……”那小妾继续柔柔地说道,语气中的自豪和崇拜,让李惠山受用不已。

  “那是,你老爷我,根本不用看他的脸色……还说我不能看着大门,我看啊,迟早有一天,他才会为李家带来大灾祸!”听了小妾的话语,李惠山的恼怒倒是少了一些,只说完这句话后,转到别的地方去了。

  那小妾只温柔地服侍李惠山躺下,嘴角的笑意显得更柔更媚了。

  第二百八十四章最好的时机

  “埋怨不推三七药价、不能看大门?”沈宁看着来信,反复斟酌着这句话的意思。这是早前沈得善等人在昆州刺史李惠山身边埋下的棋子传来的消息。

  这个棋子埋得不算高明,胜在完全对了李惠山的喜好,又有如流处将这棋子的手尾扫得gāngān净净,消除了李家等人的查探,这才能在这个时候传来这句话。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如流处在西宁道这些年了。早在长泰三十五年,如流处的基本框架就已经搭建出来了,共有外事、间客、谍报、政商、艺技、汇综这六大组。

  这些年,如流处的核心力量主要是在京兆,但是从三十六年开始,如流处的人手就陆陆续续在西宁道铺设开了。

  在沈余益前往西燕的时候,外事组核心四人早就跟随着来到西宁道边上了,就是为了接应和传递沈余益从西燕发回来的消息;在俞谨之来到京兆之后,沈华善和沈则敬又商定,将谍报组的核心四人送来了西宁道,以便更进一步整合西宁道这里的qíng报工作。

  外事组的头目,正是沈余益。这些年他和沈积和蛰伏在西燕,得了不少有用的消息,西燕的局面已经基本铺开了。当初跟随着来到西宁道的外事组核心人员,早就先后去了西燕,在那里蛰下了。

  在连山和秋梧来到西宁道之前,主理整个西宁道暗线的,正是沈家子侄沈余同。沈余同,是沈家余字辈的子侄,和沈余益的相貌年纪差不多,曾在京兆的如流处受训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原本沈华善是希望他前去西燕接替沈余益的。

  他是去了,后来又回来了,这是因为沈华善觉得,将沈余同放在西宁道会更好,既可以打理沈家明面上的生意,又可以带领外事和谍报两组的人在西宁道暗地里的活动。

  李惠山身边那个棋子,是沈余同早就准备下的。这个棋子身后的各种亲戚往来,早就处理妥当的了,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用的上。原本他在准备这个棋子的时候,也没想着放在昆州刺史府的,更多的考虑,乃是用在桂州一地。

  后来沈得善和沈则远来了,刚好各州的刺史都来桂州参加卢家的婚礼,这才因缘际会,埋在了李惠山的身边。

  现在,这个棋子送来了一句话,马上就被沈余同送到了沈宁的手上,这才有了沈宁开头的种种斟酌和考虑。

  想起堂兄沈余同送来信息时的那副甩难的样子,沈宁就忍不住想笑。这个堂兄,处理暗线的本事……真让她有些无语。

  呃,怎么说呢?他训练棋子、收拾手尾的本事一流,可惜,就是差了最后一步工作,他不知道把这些棋子放在哪里,才算最好。或许应该这么说,他缺的,乃是dòng察局势的目光,所以他在西宁道这些年,都是守伏为主,就等着有人来西宁道这盘棋活起来。

  因而,当沈得善带着沈宁、连山等人来到西宁道的时候,他虽然面上严肃深沉,心里却乐得开了花:太好了,终于有人来接手了!我还是舒舒服服去训练棋子、收拾手尾去吧!

  就这样,西宁道的外事、谍报两组的工作,很快就落到了连山和蚍蜉的头上。当然,最后的汇总分析,自然就送到了沈宁的手中。

  那个棋子在刺史府的时日尚短,只能得到这句话,不敢也不能再深入询问。这句话,传得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沈宁现在做的事qíng,就是要抽丝剥茧,把棋子不能询问的话语推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