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565)

  因此,三七的价格太高,还是让一些人不高兴的,这就是急需三七用药的大夫和民众们。价格高也就算了,市面上还根本没有三七可买,这才是大问题。对这样的qíng况,这些人怨声载道。

  李次山听着李家子弟的说道的这些怨气,根本就不曾理会,活该他们没钱财没眼光拿到三七药材,与人何尤呢?

  有谨慎的药商见到这个价格,心里不禁有些发毛。这个价格,早就远远超过了三七本身所值,若是这个价格跌下来,那么他们非但没有在三七之上赚到半分,甚至还要搭上许多家财!

  对这样的揣测,李次山笑着安慰说道:“再等一等吧。或许三七的价格还有攀升的机会。诸位若是不放心,那么这些三七的价格,我们李家就以每斤百两的价格全部消化了。”

  他说得这样肯定,自然是令一众药商的心放回了原地。他们知道,在西宁道这里,若论消息灵通,李家认了第二,是没人敢认第一的。所以这些大药商们,也在信心十足地等待着三七的价格继续上涨。

  果然,三七的价格依然在不断攀升,最后,去到每斤一百两。见到这个价格,这些大药商们脸上都笑开了花,对李次山是感激不已。

  第二百八十六章顺遂

  李次山之所以对三七价格上涨这么有信心,除了提早知道西燕的局势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依据,那就是来自他二堂兄打理的那门生意。

  因此,李次山再次来到了昆州李家大宅的议事厅。在议事厅里面的,还有另外三个人,分别是李老爷子、李惠山和打理那门生意的二堂兄。

  “我叫你们来,是有两个事qíng要说。其一,就是关于三七的事qíng。三七的价格已经去到这个价格了,你们来说说接下来的安排。其二,就是关于那门生意的,绵山最近特别忙碌,无暇顾及三七药材了。惠山和次山,你们要好好处理三七这个事qíng。”

  甫开始,李老爷子就入正题了。他说话的时候,是笑眯眯的,彷如大肚弥勒佛。

  另外三个人听到李老爷子的说话,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他们想到了最近种种局势,这些局势对于大永朝堂来说或许是隐忧,但是对李家来说,他们觉得是大顺遂。自己家族最近的运势顺盛了不少。

  “你们来说说吧,三七的价格到了这种地步,应该如何处理?”李老爷子又笑眯眯地说道。这三个人,都是他看重的,接下来的事qíng怎样去做,还是要三个人通力合作。

  李次山作为药市行会的会长,首先说话了:“依侄儿的看法,三七的价格到了一百两,火候也差不多了,我看可以放出去了。”李次山想到了那些总是盯着自己的大药商们,这样说道。趁着现在三七价格高居不下,正是时候放出去。

  李惠山主要是补充的,是官场上的消息:“京兆那里一片平静。生意场上的事qíng,还是以父亲意见为上吧。”他对这三七的价格,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兴趣,只回了这么一句。

  “我打理的这门生意,最近朝廷所需的原料猛增,而且这些原料没有运出西宁道。想必朝廷这是为了应对西燕的局势而作的准备。从这个qíng势看来,西燕的事qíng八九不离十了。西燕肯定需要大量的三七,我们或许可以将大药商手中的三七拿过来了……”

  最后说话的,就是一直为李家打理那门生意的李绵山了,也是李老爷子最看重的侄儿辈。他这么说,是想趁着这个大好形势,将三七这个格局做大一点,让李家的好处也得多一点。

  李老爷子满意地点点头。自己的嫡长子李惠山为官主政昆州,能力自然不用多说的,但若论到快准狠这三点,儿子还远远不必上这个侄儿。

  儿子适合守成,这个侄儿却适合拓疆!如今李家已经是昆州之首,李老爷子认为李家运道还应更盛一些,局面应该更大一些。守成的话,略显不足了,所以李老爷子才会将那门生意jiāo给侄儿打理,最看重的,也是他这种扩大格局的能力。

  这样的人,才能带领家族再进一步。李老爷子对于自己相人的本事是有绝对信心的,从当年相中西宁卫大将军就可以知道。

  于是他说话了:“按绵山说的去做吧。绵山要打理那门生意,腾不出手来。次山,你得想办法,将那些大药商的三七拢在手中,惠山,你协助次山办妥这个事qíng。”

  三个人自然一一领命,按照李老爷子的吩咐去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