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727)

  这一番圆润的说话,出自悯王之后。若是此刻有大臣在场,他们很难置信,当年骄矜自傲的三皇子,会是如今的谨小慎微。

  庸王也随即说话了,他的话语,和悯王说的差不多。都表达了一个中心思想:对皇上恭敬,第一时间进宫来给皇上请安。

  “此番,我们皇兄弟得见,却是为了先帝的七七祭奠。虽则骨ròu相聚,却总让朕更为挂念先帝……”在听完两人的话语后,景兴帝说话了,语气颇为寥落。

  “皇上请节哀……”庸王两人忙不迭劝慰道,将为人臣子的恭敬表现得十足,他们对于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拿捏得恰到好处。

  若论掩饰真正qíng绪的功夫,这天下,没有多少个人能比皇家之人更了得。

  或许是这两个人的表现,让景兴帝十分满意。随即,景兴帝语气中的寥落散了去,问起了两人一路上的qíng况,将对兄长的关怀、对臣下的体恤,表现无遗。

  一时间,紫宸殿内气氛和融,兄恭弟和,似乎在向内侍宫女展示着,皇家也有骨ròu亲qíng,好像他们一直是好兄弟一样,仿佛早几年的争斗不曾存在。

  内侍和宫女们,只是静默恭敬地低着头,紫宸殿中的和融,他们是无所感的。

  庸王和悯王回到京兆之后,没有几天,先帝的七七祭奠之礼,就开始了。皇家的祭奠,是有太常寺和礼部负责的,尤其是先帝的七七祭奠,太常寺和礼部的官员更加审慎,早就将相关的细节打点妥当了。

  尤其是有庸王和悯王两位王爷回到京兆致祭,礼部的官员更是打起了十二分jīng神,生怕在祭奠之上出现什么问题。

  须知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礼仪的程序虽然做到极为细致,可是谁也不知道,当中会发生什么事qíng。

  不止是礼部官员无比紧张,韦景曜和沈华善等顾命大臣,也是无比谨慎。庸王和悯王回京致祭,这在他们看来,是大可不必的,然而,他们两王还是如期回到了京兆。

  帝心难测,这两个王爷的心思也不好猜,韦景曜和沈华善两个人,也担心,七七祭奠之上,会发生什么事qíng。

  幸好,七七祭奠,一切顺利,甚至,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顺利得多。护国寺、报恩寺的高僧在诵唱着袅袅梵音,香烛纸钱的焚烧,寄托着皇家的哀思,七七祭奠之礼,显得无比隆重庄穆。

  景兴帝、庸王、悯王还有几个尚未年幼的皇子,跪在祭案之前,分别奉上为先帝在yīn间开路的祭品。这一次他们奉上的祭品,都是中规中矩的,再没有出现当年血抄《金刚经》这样令人瞩目的祭品了。

  直到礼部的官员宣布七七祭奠结束,朝官们提着的心,这才放下了。虽然他们生怕祭奠之上,会有什么事qíng发生,可是祭奠真的如此顺利结束了,反而让他们有点疑惑,似乎觉得,太平静了?

  他们之前还预测,会有什么事qíng发生的,难道他们想错了?

  随即,他们就知道了,他们没有想错。原来,这祭奠之后的事qíng,才是戏ròu。

  第三百六十六章皇家宴

  长泰帝七七祭奠之后,景兴帝下了一道口谕:三月底,在重华殿设皇家宴,以迎庸王和悯王回京。

  既列明是皇家家宴,自然是邀请了皇家宗亲,庸王和悯王及其家眷,成为了这一次皇家家宴的焦点所在。

  景兴帝早前发出旨意之时,就表明,这一次召两王返回京兆,是为叙皇家亲qíng,他们的王妃及子嗣,也都一并返回京兆。

  庸王的家眷,还真不少。在离开京兆之前,庸王就已经有两个儿子了,分别为正妃陈氏和侧妃简氏所生。去了封地之后,庸王又陆续添了一子一女,都是侧妃简氏所生。如今,他们也跟随着庸王,返回京兆了。

  悯王府的qíng况,则要简单多了。在京兆的时候,上官永平是被圈禁起来的,虽则身边的女人不少,但是他却不想生下子嗣,不然,也是被圈起来的命运。他是去了岷州之后,才娶妃纳侧的。

  他的正妃,出自岷州世家后氏,侧妃是岷州刺史赵可之女。如今,悯王膝下有两个儿子,俱是正妃后氏所出。侧妃赵氏,则迟迟未有身孕。这一次,悯王也带着后氏等人,一起回来了。

  庸王府内,庸王妃陈婉柔吩咐宫女将儿子带下去,自从接到家宴的口谕之后,她的眼皮就跳个不停,总觉得,会有什么事qíng发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