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这个韦松江是不是沈宁说的那个平乱之人,就冲他的表现,沈华善也打算重点培养他,能迷途知返又有胆色文墨的人,不易得。
韦松江在接到任职命令之后,带着惴惴心思,向沈华善表示:其实在他们那一个小营队,最有威望最有本事的,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人。既然他都可以担任官职,便请求沈华善也给那人一个机会。
“其实真正有才能的人很多。当时huáng大将军……huáng渊打的旗号就是考选不公、埋没人才,所以……所以属下认为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韦松江当时是这样说的。韦松江只是为了同伴请求,沈华善却受了启发,想到了在百姓中挑选贤能这个办法。
原来的官员、河内卫的士兵、河内道的百姓,这三管齐下,才堪堪重新搭起这三地的官场架构,也赢得了民心。
不过沈华善神色颇为忧虑。百姓的心是暂时稳住了,可是这持续的旱灾,就像一个巨大火药桶,稍有不慎,就会爆开来。
一方面,沈华善一方面带领这三地的官员自救,一方面向江成海拿钱、粮,以助河内道百姓渡过难关。因此,才有送往户部的加急文书,才有送给江成海的急信。
接到书信的江成海,心急不已却无计可施。河内道缺钱少粮,而且缺的,不是几万两几千石这样的小数目,而是上百万两银钱、几万石粮食。还要源源不断供给,直到河内道有雨水来为止!
这样的数目,户部哪里供应得起?户部是掌管天下之粮财不假,但是对河内道能做的,就是从江南道、岭南道等地调去粮食。
可是如今最富庶的江南道都表示qíng况不乐观了,观察使王备直接就拒绝了户部的要求。他拒绝的原因很充分,若是还从江南道调钱粮的话,说不定江南道就有动乱了。
这原因,直接让江成海脸色发绿。户部能有什么办法呢?就算他有心往河内道送去几百万两,国库也没有这个钱财!
江成海万般筹计,仍是苦闷不已,只得去沈家找叶正纯诉苦。
第四百二十五章钱财露白
自从沈华善离开京兆,叶正纯就将他的书房据为己有了。叶正纯为了沈华善而出孤山,沈华善将京兆局托付给叶正纯,这一对老哥们的qíng谊,不用细说。
“你唉声叹气已经半个时辰了!户部实在没有办法,就号召大永商人赈灾吧,就像当年河内道水患一样。说起来,水患旱灾都在河内道,河内道观察使真是不好做。”
叶正纯看着一脸苦恼的江成海,这样说道。他的心qíng也并不轻松,一文钱bī死好汉,太常见了。若户部不能补充足够的粮钱,就算沈华善再努力,也无法带领河内道百姓渡过这个难关。
“京兆商人又不是无底dòng。户部官员早就去探过口风了,可惜应者寥寥。河内道水患、东郊大地动等事,已经从这些商家那里掏了不少钱。河内道旱灾似有蔓延至江南道之势,这些商人最是通风的,心里都怕。”
之前行之有效的办法,江成海早就想了,却再也行不通。
其实叶正纯心里也怕,江南道乃是大永的粮仓所在,若是江南道都出了灾qíng,那么大永就不止要震一震了。何况,他的祖宅、根基都在江南道呢!
“就连最富的千秋钱庄,也只捐出了五万之数,艰难可想而知了。”五万之数,杯水车薪,江成海仍是觉得头都大。
西宁道和岭南道的赋税,尚未上缴;河内道早前平乱,户部为招讨司支付了一大笔军费军资。明年还有改元大典、后宫大采选,有些钱皇上下了死令不能动。不能动,那还能怎么办呢?
“千秋钱庄……”听了江成海这话,叶正纯眸光一亮,想到了一个人。或许,河内道的危局有破解之法了。
有余居内,应南图和沈宁吃罢晚饭,和往常一眼拉拉杂杂地说着话。这样惬意闲适的生活,沈宁很享受。
突然,应南图沉了沉声音,说话了:“今天叶老找我了,说了祖父在河内道的危局。祖父给江大人去了急信,问户部要钱粮。可是户部空虚,无可想之法。叶老打算借助千秋钱庄的财力,去给河内道赈灾。”
听了应南图的话语,沈宁微微一愣,然后问道:“怎么祖父的来信中,没有说到这个事qíng?”
“祖父或许没有想到,户部的钱财,会紧促至此吧。不然祖父会直接向我们求助了。”应南图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