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_作者:平仄客(920)

  令人意外的是,景兴帝也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致地这样问道。

  “臣非是为了侄儿,而是为了皇上!皇上,谷大祖定然无辜,皇上若妄定下谷大祖之罪,恐引起民愤!如今谷大祖在京兆百姓心目中,依然是护国安邦良将,若是定罪,百姓会怎么想?民心民qíng如何平复?皇上难道就没有想过这些事qíng吗?”

  沈华善这一番话语,可谓对景兴帝推心置腹。他不是不知道,景兴帝不是可以动之以qíng的人,然而此刻,沈华善除了这些,不知道该说什么。

  从景兴帝还是十二皇子的时候,沈华善就发现,自己能说的能做的,应该说的应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只是,为什么自己会和皇上越走越远呢?君臣之间,为何会这样陌生呢?本该是肱骨心腹的关系才对的。

  “然而,爱卿还是认为谷大祖无罪?”

  听了沈华善这一番话语,景兴帝并没有多大的震动,甚至也没有多大的反应,只问了这么一句。

  “是!无论皇上如何决定,臣都认为谷大祖无罪!”

  沈华善也只说了这么一句。

  “当年若非爱卿扶持,朕也不可能登上这个位置。沈家有从龙之功,沈则思之罪可免。这一次,就当是功过相抵。只是中书令之位,定要换人了。”

  沈华善跪伏在地,一句“谢主隆恩”怎么都说不出口。

  景兴帝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正如之前沈华善自己提议的那样,沈华善用中书令之位,来换得沈则思平安,也就是换得沈家存在。

  沈华善跪伏在地,一句“谢主隆恩”怎么也说不出口。他知道,他被夺职,只是一个开始而已。皇上,已经决定对沈家动手了。

  也是,朝中权臣,还有军中势力,这样权势滔天,皇上怎么会忍得?

  只是在景兴帝下决定的时候,沈华善心中也有了决定。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此乃正理……

  第四百六十一章夺职

  宣政殿上,景兴帝说罢谷大祖的罪名之后,朝臣们都沉默了。

  集贤殿中年轻的官员,那些对谷大祖抱有深深同qíng和怜悯的官员,是没能站在宣政殿上的,因而他们并不能为谷大祖伸冤。

  而朝中重臣如沈华善等,早已在紫宸殿向景兴帝求过qíng,可是没有半点效果。

  景兴元年的冤案,就出现在这里。谷大祖、郑闲、沈则思带领的安北府兵,为了守住北疆,为了保护北疆百姓,以五万的兵力,就以奇计祭拜了十几万突厥大军,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可是这天大的功劳,为国朝jian佞所迷蔽,传到京兆的时候,就成了叛国投敌的天大之罪。这样的结果,除了可笑讽刺,不知道该说什么。

  谷大祖和沈则思立下奇功,郑闲英勇战死,这些真相,都没人知道。此刻在京兆里,大永君主和朝臣只在定谷大祖的罪!

  若天公有仁,见到这些事qíng,会作何想?

  君主无道,朝有jian佞,礼崩乐坏,是以征伐礼乐从四处出。或者这就是大永朝政的真实面貌了,物必先自腐,然后才滋蠹虫,就算谷大祖、沈华善这些人,再有心,也无力回天。

  沈华善此刻静默站在紫宸殿上,心中所想的,竟然不是如何去保住谷大祖和沈则思,也不是如何保住自己中书令这个位置,而是想起了君复乐临死之前的那一番话语。

  荧惑守心,国朝将亡,这是天象?还是真实朝政?这样的国朝,这样的皇上,他还有守住的必要吗?

  在这个皇权至高的时代,沈华善这样的想法,乃是大逆不道论罪当诛的,因这是不臣之心。

  如果没有兄长沈从善,没有孙女沈宁,或许沈华善也只是大永一个中规中矩的朝臣。就算做到了顶级权臣中书令的位置,最大的可能,也就是像韦景曜这样,为了皇上为了朝廷尽忠——就算这个皇上多疑昏庸,也没有生出不臣之心。

  可是沈华善受了沈从善几十年影响,没有一般朝臣对君主皇权的绝对畏惧和崇敬。

  尤其是近十年以来,他看到了朝中太多的事qíng,那一个个朝臣所作的每一个选择,对于沈华善来说,都是一个冲击。

  为了门下给事中这个位置,吕务厚被杖死、申科郁郁而终,他们想要保住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位,而是一个规范,一个能够带领大永朝臣、百姓走向更好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