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携红袖_作者:寐语者(3)

2016-10-13 寐语者

  原本这是一块福荫子孙的好地,原先的翰林后人不知进取,冯家贪婪无义,自己断送了大好家业,却怪在神鬼yīn阳上头。

  我独自住在这里,向来无人打扰。

  这窃窃私语声,却从我栖身的檐下传来,伴着那诱人异香……虽是第一次闻到,我却知道,一定就是这味道,这就是姐姐口中诱人沉沦的魔域之香。

  我听见一个男子温柔的语声。

  “晏娘,待我考取功名,定要风风光光娶你过门,重振孟家门楣,不负翰林之望。”

  女子语声娇羞,唤他一声孟郎,呖呖似雏莺儿。

  那诱人异香越发盛了,男女的语声渐渐低了下去,代之是纷乱喘息与呢喃。

  我从檐下探头张望,透过大片浓绿的芭蕉叶,看见赤luǒ的身体,散落一地的衣衫。

  我看见那个男子赤luǒ的背,修长的身躯,乌黑散下的头发。

  他年轻又俊秀。

  他散发着自己所不觉察的香气,qíngyù愈盛,甘香愈浓。

  我俯身探出,深深吸入,如痴如醉。

  此后的好多个夜晚,那个男子和那个女子,都在我栖身的檐下幽会。

  我知道那女子是城中大富户孙家的小姐,男子是落魄翰林的后人,在孙家教书的西席先生。每次那女子都斗篷蒙头,悄悄而来,又悄悄地去。

  他总在她走后,一人徘徊檐下,或流连怅惘,或长吁短叹。

  我隐在月色下看他,丝丝缕缕吸取他的气息。

  二、

  又是一个急雨如注的深夜,我又在睡梦中被惊起。

  这次不是男女私语,却是他的声声悲泣。

  哭声在静夜里听来格外凄凉,声声扯着心尖肺腑,我从未听过这样伤心的哭声。

  循着哭声方向,我躲着急雨,现身在断墙旁的芭蕉树下。

  他青衫láng藉,发髻披散,湿透的衣服裹一身泥水,额上唇角血痕、淤青犹新。

  他跪在原先堂屋的废墟前,额头抵地,放声悲哭。

  他向祖宗先人悲诉自己的不孝,悲诉意中人另嫁高门的不甘,悲诉遭人羞rǔ的不忿。

  男儿泪,不轻弹。

  一身清秀,生就风流,却落得孑然雨中,任风chuī青衫,雨打背脊。

  我从未见过这么可怜的人。

  世间不如意,原不只饥饱冷暖,若离了饥饱冷暖,却又事事不如意。

  我叹一声,檐下起回风。

  他蓦然回头,环顾四下,惊问是谁。

  是谁,我是谁?

  刹那惊电横绝心间。

  芭蕉浓绿处,我折一柄蕉叶,化为碧伞,移步而出。

  化作晏娘模样,红袖罗裙,含笑唤一声公子,斜递碧伞,遮去他头顶风雨。

  后来他对我说,凄风苦雨夜,乍见我,绝处逢生不过如此。

  便是huáng粱幻梦一场,也甘之如饴,不愿醒。

  我说我愿抛家弃嫁,天涯海角随他。

  从此世间再无晏娘,只有一个红袖。

  戏文里都是这样唱的,我在老戏台的柱子背后听过,有人唱“远来取功名,归去携红袖”……

  那时便想,我愿做红袖,随一人归去。

  他泪流满面,风雨里携我的手,声声唤红袖。

  举案齐眉处,添香夜读书,往后我便是他的红袖,他便是我的公子。

  那夜我们无家可归,真正做成一对风雨鸳鸯,双宿双飞。

  他解下外衫覆于我肩上,温热的胸膛挡去风雨。

  即便冻得瑟瑟发抖,他仍在笑,环臂与我相依,快活如孩童。

  翰林第残败的断壁间,我第一次不觉夜风寒冷,不觉下雨可憎。

  天明雨歇,我们相携离开。

  他青衫芒鞋,负一奁书,大步踏过城外青石桥,步上桃叶渡口。

  我挽一个小小蓝花布包袱,低眉含笑,碎步跟在他身后。

  走过我身旁的男子纷纷驻足张望,他回身,却眺望城中繁华处,楼台连地起,绣楼烟柳中。

  桃叶渡,一叶扁舟南去。

  船儿摇晃,至河中央。

  他立足船头,衣袂翻飞,久久凝望。

  我婉言探问:“公子可是不舍?”

  他仰头,看那红尘处:“红袖,终有一日,你且看我衣锦还乡。”

  三、

  南去千里,乡音改,前尘不再。

  我们隐姓埋名,在异乡觅得一处简陋屋舍,蓬壁柴门,结庐筑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