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宴_作者:周浩晖(60)

2016-10-08 周浩晖

  沈飞看着他咽了咽口水,做出一副羡慕无比的表qíng,然后用恳求的口吻说道:“好lànglàng,你如果坐累了,就换我来孵一会好不好?”

  “不行。”lànglàng把头摇得象个波làng鼓一样,“万一你孵的时候,小鹅出来了,那我就当不成鹅妈妈了。”

  沈飞愁眉苦脸地叹了口气:“唉,我这么好的计划,却被你抢了去。没指望,我只好去看无聊的比赛了。lànglàng,等你孵出小鹅,一定要叫我来看呀。”

  “知道了,知道了。”lànglàng生怕沈飞惦记自己屁股下的鹅蛋,满口应承,“你专心看比赛吧,到时候我会叫你的。”

  沈飞点点头,然后转身看着徐丽婕,压低声音说:“这下我们可以安生一阵了。”

  徐丽婕qiáng忍着笑:“骗小孩子,真没出息。”

  沈飞“嘿嘿”地轻笑两声:“不是这样,他怎么能老实呢。快看台上,姜山他们出来了。”

  徐丽婕抬眼望去,果然看见姜山和一个胖胖的中年男子从后厨出口走上了擂台。场内立刻安静了下来,刚才的那一幕cha曲已被众人抛于脑后,大家都拭目等待着这场名厨对决。

  徐叔呡了口茶,润润喉咙,然后朗声说道:“诸位,今天的比试即刻开始。这两位我想大家都认识了,这个年轻人便是与淮扬厨界定下赌局的姜山姜先生,另一位更不用多说,是城南‘妙味居’的朱晓华朱师傅,他素来以选料jīng细闻名于扬州厨界。”

  姜山和朱晓华均微微欠身点头,向众人致意。

  徐叔略做停顿后,继续说道:“今天双方比试的菜目是:大煮gān丝!”

  “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

  这是清代惺庵居土所作的《望江南》,这首词描绘了旧日扬州的食客在茶社中一边抽烟,喝酒,吃肴ròu,一面品尝“加料gān丝”的qíng景。这“加料gān丝”即是今日淮扬菜中“大煮gān丝”。

  这道菜相传原为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扬州时御宴上的一味菜肴,当时叫做“九丝细缕汤”,即用豆gān丝、火腿丝、jī丝、笋丝、木耳丝、口蘑丝、紫菜丝、银鱼丝、ròu丝烩制而成的汤。后来传到民间,又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改进。现在的做法是将豆腐gān批片后切丝,先在清水中烹过,沥去卤水,然后在jī汤中煮过,沥去jī汤,再倒入新jī汤重煮,并加入配料如虾仁、火腿丝、海参丝、肫肝丝、jī脯丝等,入味后拌好香油、淮盐,装盘上桌,其特点是gān丝高垒、入口绵软、清鲜慡口,荤素相得益彰,历来是淮扬菜系的看家名菜。

  擂台之上,比试已经开始。

  做“大煮gān丝”所用的豆腐gān,俗称“方gān”,高七分,长宽各两寸有余。虽然看起来不大,但切成细细的gān丝后,却能垒起高高的一盘。所以要做一道大份的“大煮gān丝”,其主料用两份豆腐gān也就足够了。

  可现在姜山和朱晓华的面前,却各摆着一只大大的竹篮,篮中整整齐齐地码满了层叠的方gān,足有上百块之多。一名小伙计垂手站在一旁,恭恭敬敬地说道:“这些都是产自七里乡的上好新鲜豆gān,请两位选用。若不合适,后厨尚有足量的方gān备选。”

  台下徐丽婕好奇地问道:“七里乡在什么地方,那里的方gān很有名吗?”

  “这你可算问对人了。”沈飞抱着胳膊说,“要做一份出色的‘大煮gān丝’,普通的豆腐gān可不行,一定要用长江下游一带出产的豆腐gān,其中又以扬州南界七里乡地区的为最佳。”

  “可是豆腐gān和豆腐gān之间会有什么区别呢?”

  “那区别可大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水土间的差别造成的。首先,只有长江下游肥沃的土地才能够长出肥大细腻的上好huáng豆。其次,在制作豆腐gān的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北方的水硬度大,制出的豆腐gān不仅僵硬,而且色泽发huáng,这样的品色,江淮一带的厨子只怕都不屑去看上一眼。而七里乡毗邻邵伯湖,水质清澈柔和,那里出产的豆腐gān总是又白又嫩,惹人喜爱。”沈飞说得兴起,舔了舔嘴唇,又继续侃侃而谈:“即使是同一个地方出产的豆腐gān,品质也不尽相同,有的质紧细腻,有的则粗糙疏松,这和制作时所用huáng豆的老嫩,点卤时配料的构成,以及加水量的多少都有关系。所以要想做出一道令人叫绝的大煮gān丝,首先你得知道怎么挑选上乘的豆腐g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