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纪事_作者:非言非默(92)

  沈莫受先帝托孤,奉命守护皇宫保护皇帝,又兼自皇帝幼时就开始指导皇帝习武健体,多年相处下来,qíng份自然不同一般。而且皇帝对他向来半师半父一般敬重,再任xing胡闹的xing子在他面前也会收敛一二,要找人去劝说皇帝,沈莫当然是不二之选。

  “臣不明白太后的意思。”

  可惜,太后忘了,有这么一句话叫做有其师必有其徒,反过来也可以说观其徒便可知其师。皇帝装无辜无知的表qíng一流,沈大统领当然也不遑多让。

  “哀家明白大统领效忠的只有皇帝,只要皇帝开心就好,其他人的死活一律不会放在心上。只不过那人又何其无辜,大统领真的忍心不管吗?而且当日若大统领对哀家多提一句,今日的事就不会发生。哀家如今让大统领去劝劝皇帝,也是为当日大统领的失察有个弥补的机会。”

  太后这么说可不是平白无故要将责任推到沈莫头上去,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当日是沈莫带人寻回皇帝和卫衍两人的,太后可不会相信以沈莫的眼力会看不出事qíng有什么不妥。但是沈莫为了讨皇帝高兴,硬是什么也没说,坐视事qíng发生。

  若太后一开始就知道皇帝因为那三日的相处对卫衍有了不一样的心思,早就妥善处置了,哪会轮得到皇帝有执着的机会?偏偏一步迟,步步迟。待太后发现事有不妥的时候,皇帝早就深陷其中。到目前这个地步不是不能处置,而是怕手段太过qiáng硬更加引起皇帝不满损害他们母子间仅存的那点qíng份。就算想要动手也只能等皇帝冷淡下来再另做打算,反正,皇帝从来不是个长xing的人。

  不过,太后可以等待,并不等于她可以容忍皇帝任xing胡闹到此般地步。皇帝以前留人宿在宫中还有个正当理由,也不会囚着人不准人与家人互通消息,虽然也是荒唐,但是那荒唐明显还是有个度。而现在,简直是在不顾君王体面不顾皇家颜面的荒唐,若不慎传扬出去,定是会引起世人哗然。到那时候,皇帝有这脸面去面对天下人,太后可没有这么厚的脸皮。

  听了太后这席话,沈莫觉得自己何其无辜,他又没有未卜先知的能力,怎么可能见了那日的qíng形就料到皇帝和卫衍之间会成如今这般qíng形,又何来失察之说?

  那日他找到他们时是在一处塌陷的深沟里面,一个扭了脚腕行动不便,一个因伤口发炎而高热昏迷,因敌我形势不明不敢随意点火,只能抱在一起互相取暖。

  沈莫见到他们时二人的确是衣衫不整,不过在那种qíng况下,解了外袍抱在一起互相取暖是非常正常的选择,以沈莫正常人的思考模式当然不可能出现任何不正常的想法,而且沈莫敢说皇帝当时心里也不会有任何不正常的想法,只要是脑子稍微正常一点的在当时那个生死未卜的关头根本不可能有jīng力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虽然后来发现皇帝被压到半身麻痹让他小小惊讶了一把,但是除此之外,所有的一切都正常到不能正常,他只有脑子不正常了才会去太后那里多说些什么吧。

  而如今,因为他当时脑子没有失常,太后竟然会说他有失察之过,沈莫觉得自己快赶得上“六月飞雪”了。

  第36章生气

  这些日子景帝待在御书房或者昭仁殿的时间比任何时候都要多,正事办完了连请安的折子也不放过,每一份都从头到尾仔细揣摩,事无巨细件件过问,勤政到了让身边伺候的人都感到胆战心惊的地步。

  这一日又如平时一般硬是捱到月上柳梢头,手边再也没有事qíng可做,皇帝才终于肯罢手下令起驾回宫,身边的人好不容易松了口气,但是一想到回宫以后皇帝的心qíng根本不可能好转,只会更加糟糕后,又不由自主揪紧了小心肝。再这样下去,别说是身为当事人的皇帝,就算是他们这些跟在旁边看着的人,都要看不下去了。

  这事闹到如今这般地步,虽然不清楚皇帝和那人之间到底具体是在闹些什么,不过凡是可以在皇帝跟前说得上话的内侍宫女哪个没有想方设法想要开解皇帝逗皇帝开心,可惜能让皇帝心qíng马上好转起来的人不肯配合,他们这些人再努力也无济于事。而且那个人现在除了高大总管可以接触外无人可以见得到他,就算想劝也是无从劝起。

  做人臣子的做人奴才的最首要的工作还不是要为主君分忧讨主子高兴,哪有人会存心给主君找麻烦硬要给主子气受的?偏偏有人这么做了,皇帝还拿他没辙又舍不得打骂只好将他关着。不过把人关的时间越长皇帝心qíng越糟糕,偏偏那个人死不肯低头,皇帝到了如今这般骑虎难下的地步,想要的结果怎么也得不到,反过来要他去哄人又不甘愿,只能无限期的把人关下去。但是照目前的qíng形来看,那人还不曾低头,皇帝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到时候,又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场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