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那三个字,李显和李旦骤然抬头,皇帝面上神色也是稍稍一滞,停了片刻,却道:“也好。”
作者有话要说:【1】唐代,帝女称公主,太子女称郡主,王女称县主;【2】陈王是武则天的侄儿武承业;【3】就是那个悲催的永泰公主李仙蕙;【4】也很悲催的安乐公主李裹儿。
第五十三章 片片行云着蝉翼(中)
回心院的名字是当日废后王氏取的。高宗废王氏萧氏后,将她们囚禁在一处冷宫禁院。却不知那日高宗为何忆起故人来,就如同他被恻隐之心趋势,曾经踏入感业寺去寻找先帝的才人的武媚娘一样,这仁柔的帝王独自摸索到了禁院中探望他的结发之妻。当他看到土墙颓垣之内,囚禁的蓬头垢面的王氏与萧氏时,不禁悲从中来,唤了声,皇后,淑妃。也许这忘情的呼唤给了王氏与萧氏重见天日的希望,王氏在囚禁中依然维持着世家女子的从容气度,她向高宗叩首泣道:“若宅家还念昔日夫妻情分,就把此院改名为回心院,把妾贬为奴婢服侍宅家吧。”
高宗悲泣着离去,他向两个女子许下诺言,同当日对感业寺的武媚娘的诺言一模一样,他的伤感多情一手缔造了自己后宫中血腥而可笑的轮回。这一次皇后却没有给皇帝的多情留任何的余地,她果断地将王氏与萧氏各杖一百后,斩断了手足投入了酒缸中。皇后听宦官禀告了那日皇帝与两个罪人的对答后,却意外地保留了“回心院”这个名字,这名字也就成了胜利者对宿敌亡魂的一抹淡然揶揄。
对这段往事,李成器也是从宫女宦寺的闲谈中得知,这数月间他多次游历大明宫,却从未得知那处飘荡着冤魂的冷宫禁院,究竟存在于这龙楼凤阙下某个阴翳的角落。
李成器两腿已经行走不得,是被内侍用藤床抬出万春殿的,他昏昏沉沉中,闻见夏夜里沉在空气中的馥郁的花草幽香,听见高柳鸣蝉,以及不知从何处悠悠随风而来的管弦。夜色模糊了白日里殿阁的威严与特有的意义,星星点点的宫灯如同天河中的繁星纷纷坠落人间,映出崇楼峨殿金碧相射,映出粉墙彩绘锦绣交辉,李成器如同沉入一场连绵不绝的繁华梦境。
他费力地抬起头来,望见此时方升起的一轮暖黄明月,就悬挂在宫墙边所植的杨柳之外。长长的枝条在晚风中怡荡,皓月清光将杨柳的影子映入御沟的溶溶流水之中,深绿的光影在时时皴起的涟漪中轻轻闪烁。李成器臀上已痛得有些发木,心中空空荡荡,反倒不甚惧怕他们要将自己带往何方,只是本能觉得这朦胧清幽情景里融了无限柔情蜜意。这本该是两个人一起来看的明月杨柳,可是花奴进不来,自己回不去。此时花奴一定在他府中望着明月,计算着时刻等他回来,或许他还摆了酒,等候同自己一起度过这连风里都含着甜香的夏夜,自己却又负了他的愿望。他此生总是一次次地看见人间最美好的胜景,却又一次次无可奈何擦肩而过。
也不知在一重重垣墙回廊中行了多久,灯光渐渐稀少,只能靠着素月清辉看到花木萧疏山石倾塌。行到一处小院门前,前面张易之的肩舆停了下来,有内侍去开了院门,这杳无人迹的所在骤然响起叮叮当当的铁链声,倒是让李成器浑身一颤。太熟悉的恐惧浮上心头来,原来从洛阳换到了长安,等待他的却丝毫没有改变。
内侍将李成器从藤床上架起来,张易之也下了肩舆,跟随着进入院中。因这院落久未使用,内侍们匆忙间还未点起火把来,李成器看不清院中物事,只先闻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浓重的霉气腐臭,让刚从花木清香中出来的他几欲作呕。张易之也微微蹙眉,取出熏香的帕子掩住口鼻。
待火把点燃,李成器才看到这院落也不过丈许见方,被一道牢门一分为二,内侍拉开门,将李成器放在一堆稻草上,将火把插在了门上,李成器这才看到在监牢的另一侧,竟然还抛着一颗骷髅。他腹内一阵剧烈地痉挛,也顾不得地上湿腻肮脏,黄土堆铸成的墙壁结满青苔与蛛网,只是下意识地尽力向墙角挪去。
张易之在院内停了一刻,稍稍适应了气息,才放下帕子走近李成器。他小心地提起长袍的下襟,在李成器身边蹲下去,笑道:“殿下若是怕了,只需一句话,臣立刻送您出去。殿下这等金枝玉叶,只合生于玉宇华堂之上,又何必在这断壁颓垣中自苦?”李成器强忍着胸口的烦恶闭目不言,张易之笑道:“殿下执意拒婚的缘由,可是念着那句‘父母仇,不共天’,因为厌疾梁王?”李成器咬了咬牙,他到此刻唯愿不连累父亲,低声道:“该说的,我已对宅家说了。”张易之笑道:“此刻只有殿下与易之两人,易之不妨为殿下直言,殿下便真的厌弃县主家世,娶进门束之高阁便可,宅家要的是李武联姻,殿下又何必触怒圣颜,自取刑辱?”李成器沉默一刻道:“县主无辜,欺之于前为不信,负之于后为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