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爷的女婿_作者:江洲菱茭(79)

2019-06-11 江洲菱茭

  嘿,您还别说,还真有不把自己女儿当骨肉硬生生往火坑里推的。
  您要问是谁?
  还能是谁啊?——盐商呗!商人本性——唯利是图,女儿算哪根葱?
  第二天,拿着生辰八字到人家去合命盘,刚进门还没来得及说话,直接让人堵大门口了,人家陪着笑说:“小的世代从商,实在高攀不上,恐折了寿数,要不您进来喝杯茶?”
  这茶哪还喝得下去啊!塞牙啊!
  此后,也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哪儿哪儿都找不着未婚小姐,有些人家头天还满口答应,就高兴了一晚上,第二天,得!反悔了。
  几次下来,老头一头跪在后院里,仰望苍穹,半天冒一句:“夫人啊……”潸然泪下。
  作者有话要说:明朝的耽美故事。此故事我记得比较清楚,主要是因为它已经超出耽美故事的范畴了,应该算得上是励志故事。应该是个底层文人杜撰的,文中所描绘贵公子的生活做派远远达不到当时江浙一带贵公子生活配备的最低标准。江浙一带,某唐姓大家族(不要问我为什么能记住姓氏),官宦后代,族长去世,族中各门各户开始欺负孤儿寡母,时隔不久,母亲去世,就剩下一对同父异母的姐弟。这下可好,歇了大菜了,族中人把他们家田产、房产、财产、奴仆搜刮一空,为分赃不均时常大打出手。某天,唐公子发现姐姐被连夜嫁给了隔壁县的富户,富则富矣,夫君却自小痴呆,没几天,姐姐上吊自杀,这下唐公子彻底崩溃了。虽说孤苦无依的唐公子当时还不足十岁,但是,按世理,他父亲去世,族长之位应当是他的,但是,那年三十晚上,祭祖之后,族中长老活生生削了他的宗籍,从祖宅中赶了出去。在街头流浪了一日。此时,贴身小厮满城找他,在破庙里找到了。唐公子饥寒交迫,随小厮去了贱民聚居区。小厮说:公子,您接着读书吧,将来金榜题名,夺回家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唐公子答:如今,衣食无处着落,哪来余钱读书?小厮说:您不用管这个。从此,小厮四处卖苦力,苦苦支撑两个人的花费,特别是唐公子的附读费。节衣缩食,过得凄惨无比,唐公子经常打退堂鼓,小厮正颜寂色,厉声质问:公子没看到祖宅里住着一群恶狼吗?如此过了几年,唐公子考上了秀才,进了县学。某次,上课之余,同窗嘲讽他住在贱民聚居区是个丧家之犬,唐公子据理力争,此事被小厮知道了,抱着唐公子恸声大哭,第二天卷起铺盖送唐公子去庙里寄居。于是,又多出了一项开支——寄居费,美其名曰:香火钱。小厮迫不得已从事了大多数人都不愿干的伤天害理的行业——杀猪。经济稍微宽裕些,给唐公子从头到脚换成了丝绸衣服。年岁渐长,唐公子于科考一路过关斩将,杀进了北京城。第一次参加会试没考上,写信回来说在北京苦读三年,如若再考不上就回乡教书。小厮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全寄了过去。三年后,唐公子金榜题名,一飞冲天,进了翰林院。唐大人极度善于钻营,一年后,从翰林院出来,升了官(忘记什么官了)。又一年,唐大人又升官了,衣锦还乡,前呼后拥,一路上官员夹道迎送。进了城,唐族之中人人自危,跪在祖宅门口沿街乞罪。唐大人挑起轿帘。哇塞,我老人家就喜欢看这种场面——一位风度翩翩的大明贵公子持折扇挑起轿帘,看一眼匾额,轿帘再扑簌簌落下来,详情请参见第一章我们的蒋三公子回家。唐大人风尘仆仆赶往城南贱民聚居区,找到肉铺,惶惶乾坤众目睽睽,撩袍跪在小厮面前。小厮惊得仰面栽倒,人事不省。此后的事情是可预见的,一应资产全部发还,族中恶人得以严惩。但唐大人拒绝再入族谱。入朝堂,结私党,争斗一生,官至高位(忘记什么官了,只记得他走的是工部这条线)。终唐大人之一生,未曾娶妻,与小厮厮守到老。多年之后,唐大人年过花甲,遇上黄河大决堤,黄河夺淮,两条大河一起泛滥成灾。唐大人奔赴灾区不分昼夜连日办公,终于煎熬不住,躺下休息,再没醒来,至此与世长辞,噩耗传来,小厮当场殉情。生同室,死同穴,形影不离。
  
  第31章
  
  老头痛不欲生,龙慕更是痛不欲生。
  辖下各州县天天派官吏堵在大门口,要钱、要粮、要人手。
  龙慕拿哄鬼的话把这帮兔崽子们好一通糊弄,拐弯抹角七荤八素这个绕啊!折腾到最后口也干了舌也燥了,哗哗往下灌凉水。
  刚透出一口气,得!师爷跟屁股后头直甩热汗,“大人,时日不多了,杭州、苏州、松江金装佛身基本已经停当,咱们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就快要命没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