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有相逢_作者:秦九郎(24)


  幸好没长变,将军心里暗暗舒了一口气,不然认不出来才真是尴尬。
  将军没觉得他们交情有多深,蒲川于他,只不过是一碗梅花冻的友谊。虽然那天的梅花冻,确实很美味,八朵梅花,一朵都没有被切坏。当时年少,谁还会去记得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将军摆了宴席款待夫人母子,同时表达了对舅舅去世的哀悼。宴席上,夫人委婉地说请将军帮忙给蒲川在军中安插一个官职,蒲川刚刚考过武进士,刀法师承大师。
  将军料想到夫人会这么说,投奔自己,不就是为了能谋求到一官半职。
  将军模棱两可地答应下来,说实话,他不好拒绝,但是自己又没什么办法。夫人得到将军的许诺,方才放松一阵,难得浅尝了几口饭菜。
  舅家夫人远道而来,将军自然是照顾周到。将军私下里问管家怎么招待亲戚,管家手舞足蹈地比划一阵,将军勉强几下。将军那时候忽然觉得丞相好厉害,与任何人打交道都能游刃有余。
  将军忽然想起丞相在朝堂上那个笑容,细细回味了一遍,温暖得像五月的傍晚。
  深夜,夫人已经在偏房中歇下,她过两天就回开封去,夫人懂得礼数,她曾经生活在殷实之家,长期寄人篱下并不是一回光彩的事。等蒲川有了官职,就另立家业,守着二屋一院,四季三餐。
  将军为蒲川的事发愁,说实话他是真的不知道安插官职该怎么操作,将军自己也是通过考试选拔一级一级升上去的,老爹是国家栋梁,刚正得很。
  将军在宅子里闲逛,路过僻静的院子,听到里头传来棍棒舞动之声。将军想谁敢在将军眼皮底下造次,绕进去一看,方才看到蒲川在练习武术。
  蒲川的武术很有特点,像是太极,但是比太极更加硬朗,夹杂着宗师的刀法,自成风范。将军看了觉得饶有兴趣,等他舞完,上前与他谈话。
  蒲川见将军来,连忙肃立拱手,恭敬地尊称将爷。
  将军见他十多年不见,个头长高了,礼数也繁缛了。要知道当年个五岁半的小孩子,敢蹲在他身边,直言不讳地问他在干嘛。将军突然唏嘘起来,时光催人老,不知不觉,就分出了上下尊卑。
  将军免了他的礼,拢起身上披着的罩衣,问蒲川功夫出自谁家。
  “回将军,小人九岁拜青城道士,学太极。家父时常教我刀法,便私下将这二者糅合,自成一派。”
  将军没想到这个表弟还是颇有想法的,这一套功夫,看上去还真是像模像样。蒲川这么年轻,又是武进士,未来对于国家,必定是难得的栋梁。
  将军心里对这位表弟突然欣赏起来,毕竟江湖上多少年没有新式的功夫出来了。
  “说到官职,表弟想去哪里?来我麾下?抑或是去其他地方?”
  “敢问将军镇守何方?”
  “长城以北。”
  “那不是我的志气所向。”
  将军眼波一转,瞥了蒲川一眼,觉得这个少年不简单。将军撩起袍子在院中的石桌旁坐下,蒲川回身把点亮的灯笼挂上屋檐,照亮了屋檐下一株山茶花。
  今夜有月光,帝都的天气一直都这么晴朗。将军看看月亮,好像是十五,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将军忽然想起山东济南,想起济南翁氏香火旺盛的祠堂,里面供奉着,祖辈们的英灵。
  “那你的志向在哪里?东海?南蛮?”
  蒲川想了想,说:“我想去西南,去我父亲遇难的地方。”
  “西南民风尚未开化,巫蛊盛行,你去了,恐怕吃不消。”
  “就是因为如此,我才想去那里。”蒲川把木棍搁在一旁,“我想整肃民风,家国天下不应该有这样一个地方。”
  “想给父亲报仇吗?”将军问,绕着罩衣上的绑带,问他。
  蒲川笑了笑,笑意很淡,但是将军感觉到其中的寒意:“不要以为我有多慈悲善良,我是要拿他们最引以为豪的东西,来拜祭先父亡灵。”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志气是宏图。蒲川确实很有志气,将军心里夸奖了他一下,转而想起丞相,想他当年中状元的时候,该是怎样踌躇满志。
  将军与蒲川简单交谈两句,就开始与蒲川比试起来。反正将军正愁着,不如切磋一番,试试蒲川的功力究竟有多少。蒲川确实不赖,一掌打出去就卷起了庭花和落叶,他的动作像是在舞蹈。
  夫人一天后就准备离开了,夫人的娘家在江苏沭阳,是江南来的女子。当然,出嫁的姑娘娘家是回不去了,夫人无奈之下只能回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