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夫妇日常_作者:画江(202)

2019-11-03 画江

    另一部分则是为像舒予这样的普通客人所备,俱在长廊,或站或坐,除非需要,并不会事先备下茶水点心,更不会设专人伺候。
    因为舒予手中的帖子乃谭教谕亲书的缘故,引路的婢女特地将她领至视野开阔、便于观赛的一处长廊,临走时还特地屈膝笑道:“姑娘若是有什么需要的,只管吩咐。奴婢就在这片长廊里伺候。”
    舒予笑着道了谢,寻了一处人少的地方坐下。
    此时长廊里已经坐了几个年轻的妇人,熟识的凑在一处说话,不熟的就像舒予这样找个座位安静地坐着。
    陡然间有个云英未嫁的姑娘家加入进来,那几个年轻妇人都不免朝舒予多看几眼。
    年轻未嫁的姑娘出现在这里,不是为了自家兄弟加油,就是特地来挑选夫婿的。
    不过,既然只能坐在长廊里观看大比,可见其家境只是一般,优秀且未婚的青年才俊,可未必轮得到她。
    舒予察觉到其他人打量的目光,抬头冲她们友好地一笑,便又收回心思,专注地看着流畅曲水边坐着的三三两两的年轻人。
    找了半天,却并不见韩彦的身影,舒予不由地有些忐忑紧张,衣袖间的双手不自觉地紧紧交握在一起,贝齿轻咬住下唇。
    观赛区比参赛区离着县儒学的大门还要远一些,按理说,韩彦应该比她要早到才对,不知道是被什么事情给绊住了脚,耽搁这许久也不见人影。
    ……
    明德堂内,韩彦对着在座的县令刘过、教谕谭诚知等人拱手施礼问安:“晚生韩彦,见过各位大人。”
    谭教谕满脸欢喜地对刘县令说:“县尊大人,这位就是下官向您提起的韩彦。此人博通经世、诗文锦绣,乃是此次文会大比魁首的不二人选!”
    韩彦听谭教谕这么说,连忙拱手谦逊道:“小子无知,当不得教谕大人如此夸赞。”
    刘县令之前听谭教谕提起韩彦时赞不绝口,一副相见恨晚的模样,还不相信,所以才特地叮嘱引路的小厮,若是韩彦递帖参赛的话,就先把人给请进来,他要亲自考察一番。
    这会儿见韩彦为人谦逊低调、进退得宜,虽然不知其肚里才学是否如谭教谕夸赞的那样,远胜秀才,甚至是举人许多,但是第一印象却颇好。
    “当得当不得的,也得到大比之后才知道。”刘县令捻须笑道。
    韩彦拱手应“是”,不卑不亢。
    刘县令看着时间不早了,倒也没有多问,只是简单地问了几个《四书》中的名句,便放韩彦参加比赛去了。    待韩彦走后,刘县令想着韩彦之前的回答,捻须咂摸道:“虽说是功底扎实,对于经义注疏等都吃得透,但是回答却中规中矩,并不见任何新警之处啊。
    “你是不是有些夸大了?”
    最后一句,问的是谭教谕。
    谭教谕连连保证道:“不不不!下官曾和他秉烛夜谈半宿,古往今来、天文地理,无所不论,无论不当,可见这韩彦的真实才学见识,远不止如此。
    “依下官看来,他或许是初见县尊大人,心情激动又紧张,所以对答才不免落了俗套……”
    担心刘县令就此对韩彦失望,觉得他与一般的读书人并无任何区别,甚至误会他是博名邀利的小辈,谭教谕忙不迭地替韩彦辩解。
    一来,他是真心欣赏韩彦的才学与品行,不忍心这样好的一块璞玉被世人遗落错过。
    二来,邀请韩彦的帖子是他亲手所书,虽然说当时是碍于恩师谭老先生的面子,但若韩彦真的一鸣惊人,夺得魁首,他这个举荐之人脸上也有光不是?
    历任知县之所以看重他,也不过是因为他管理之下的县儒学,每年都有人考中秀才,甚或是举人,对于康平县的文治来说,功不可没。
    刘县令摆摆手,打断谭教谕的喋喋夸赞辩解,笑道:“还是那句话,能否当得起这次文会大比的魁首,咱们手底下见真章。”
    说罢,抬头看了眼大盛的天光,刘县令起身整理官帽官服,对在堂诸人笑道:“时辰也差不多了,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