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明白。”韩彦肃眉应道,“今日太晚,若是即刻召集人前来商议,只怕动静太大,反而惹人生疑,让对方有了防备。”
思索片刻,韩彦抬头道:“不如,咱们先拿出个方略来,再着人悄悄说给他们,大家暗地里操作起来,也免得打草惊蛇。父亲和兄长以为如何?”
韩迁和韩端相视一眼,点头称是。
等父子三人议定策略,已经是将近五更时分了。
舒予早早地起床帮韩彦料理朝服,见他揉着脑袋从前院回来,连忙让人端了温在炉子上的汤水来驱疲暖腹,又吩咐人打水来让他梳洗。
一番忙碌下来,韩彦收拾妥当,连片刻都不曾歇息,就赶去上朝了。
舒予便是想问他出了什么事情,也没有得空,只得悬心一天,只等韩彦回来再打听。
谁知等韩彦回来了,她也没能打听出来什么。
虽然韩彦只说是朝中之事,让她不必担忧,但是舒予怎么会不明白,他这不过是宽慰她,免她担心罢了。
如此想来,只怕此次事情不小,也愈发地悬心了。
为免韩彦这个时候还要为她分神,舒予遂只能将满肚子的担忧都深深地压了下去,照顾起他来愈发仔细妥帖了,只希望能多少帮上一点忙。
抽空,舒予亲自去了百花巷的张宅,督促人收拾院子。
小平安虽然不是自家爹娘亲生的,但是性情倒是跟他们颇为相似,礼数周全却不喜束缚,当然还是在自己家中住着束缚自在。
早些将院舍收拾妥当,小平安也能早日回自家宅院“当家作主”。 不过三五日工夫,百花巷张宅的院舍俱已收拾妥当,该添置的东西都一一添上了,丫鬟婆子也都已经寻了妥帖的来。
小平安如今才几岁大,虽然人老成了些,但到底是个孩子,舒予不放心,又特地将自己院里两个稳重细心的婆子临时派了过去。
“张宅没个老人主事,知道你们过去辛劳,从今后便领两份月例,直接从我账上支取,算是酬谢。”舒予笑道。
那两个婆子连忙笑应道:“多谢二少夫人。咱们定然会尽心竭力,伺候好舅公子的!”
韩家没有苛待下人的先例,舒予待下人更是宽厚随和没有架子,满院子的人都没有一个不真心敬重她的。别说是舒予如今另外多给了她们俩一份月例了,便是没有这额外的份例,她们也会应下,好好当差的。
舒予又笑着嘱托了她们几句,便将打发她们跟随小平安一起去百花巷:“除却白长史差遣的这几个属吏下仆,这院子里的丫鬟婆子并院中的一应事务,我可就全都交托给你们了。望你们多多尽心,一切尽快打点起来。”
“二少夫人放心,奴婢们记得了。”那两个老婆子连忙应下。
舒予又着人赏了她们各自一把钱,亲自将小平安送去了百花巷张宅。
韩彦作为姐夫,自然要去给小平安做面子,隔日便带了礼物,正式登门拜访,算是告知外界,张宅的主人回来了,该走动的可以走动起来了,顺道也看看宅中还有什么需要置备的。
小平安心中感动,私下里跟舒予赞佩了不止一回。
舒予说给韩彦听,韩彦哈哈大笑,将她抱在怀里,满眼盛着笑看着她说道:“爹娘生了这么好的女儿,还嫁给了我,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能为爹娘和小舅子尽力,我求之不得呢!”
说到此处,情到浓时,夫妻二人少不得耳鬓厮磨地缠绵一番。
待云收雨歇,已经是一个时辰后的事情了。
亲朋好友知道小平安如今在百花巷张宅住下了,都陆续前来拜访,并不因为小平安还是个孩子就慢待一分,反而更怜惜他弱小独住不易,平日里多有帮衬。
尤其是同住一巷的王耀祖等辽东故旧,更是时时前来照拂,生怕小平安一个小孩子孤零零守着偌大的院子,有什么不便之处。
小平安见众人真情实意,心中着实感激,便择了个吉日,置办了酒席,邀请大家同聚欢宴。
韩彦接到写得工工整整、措辞雅致的帖子,笑着跟舒予说道:“都说‘三岁看老’,这话果然不假。当初我便觉得平安是个有出息的孩子,如今来看,果然不曾看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