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吧,五二九旅的英雄事迹,报纸上可是大书特书!” 李若水听得瞠目结舌,忍不住低声质疑。
有关九十八军那边某师长至今挂着少校军衔的事情,他早就当做笑话听闻过。也没觉得有多惊讶。毕竟九十八军源自西北军杨虎城部,跟中央那边一部分人的积怨极深,有心胸狭隘之辈趁机拖延某个师长的军衔进阶,也是正常。但五二九旅死守忻口,可是山西战场上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中央那边某些大佬连这支英雄部队都不闻不问,今后再遇到同样的情况,他们就不怕参战部队全都一撤了之?
“要我看,未必是顾不上,而是故意为之。” 冯大器推门而入,铁青着脸大声推断。
“大冯,你又胡说。小心隔墙有耳!” 李若水被他给吓了一跳,连忙迎上去,伸手将屋门关了个紧紧。
“听到就听到!他们做都做了,还怕我说?!中央政府当年急惶惶搞什么军改,就是为了消灭旁系。否则,你看那些中央嫡系部队,哪个长官的委任状不是随手就签,什么时候需要通过中央?!” 冯大器性子在三人当中最为刚烈,丝毫不畏惧引起特务的关注。“要我看,你们俩也别报啥指望了。除非又到了需要咱们二十六路军顶在正面的时候,否则,即便江阴防线转危为安,你们俩的新军衔,也绝对批不下了来。才一年时间就升中校,如果南京那边肯通过,岂不是跟当初军改的图谋背道而驰?!”
“大冯,不能这么说,中央也许矫枉过正。但过去那种随便拉起一千多人,就敢自授上将的情况,也的确不应该继续存在。” 李若水怕他祸从口出,又朝窗外看了看,同时小声反驳。
这个动作,让冯大器嗤之以鼻。“看什么看,我就不信,特务敢到二十六路军里头来,将老子抓了去。池师长不是那种没担当的,老子也不会任人摆布!”
“行,你本事打,后台硬,敢做敢为,行了吧!” 李若水翻了翻眼皮,笑着数落。“对我来说,倒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咱们能不招惹特务们的注意,最好就敬而远之。反正他们也不会吧爪子伸到咱们眼皮底下来。”
“你倒是知足常乐!” 冯大器好心没得到好报,气得连连撇嘴,“不升中校,你就很难升团长。你不升团长,王云鹏他们,要么离你而去,要么这辈子就只能永远做个连长。你就忍心,看着他们跟你一样受这种委屈?”
“反正不耽误我打小鬼子就行,至于委屈不委屈的,倒是其次。况且也没你说得那么玄乎,在咱们二十六路这边,职务军衔和正式军衔,向来就差着几个等级!” 李若水不愿意他言多招祸,笑了笑,故意做出一幅淡然模样。
这也是一句实话,因为中央政府的军衔改制动作施行得过于仓促。国民革命军中,只能暂时保持两套军衔系统。一套乃是正式由中央授予的军衔,无论职务变化和军队番号的变化,都永远给予承认。另外一套,则叫做职务军衔。就是根据职务,暂时由各支部队自行倒推的临时军衔。以避免太多师长军衔只是少校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多少减少一些军官们的抱怨。(此为史实,抗战爆发后,为了鼓舞士气,国民政府又默认了地方势力授衔资格。结束之后,再度出尔反尔,将这些未经审批的军衔取消。导致大批旁系军官愤而去了解放区。)
这样的例子,在军中有很多。跟大伙距离最近例子,就是三十师现任师长张金照。此公正式军衔是少将,但是在二十六路军内,却是中将待遇。所有少将与他相逢,都必须主动行礼。关键时刻,在建制被敌军打乱的情况下,他这个少将,也可以用中将身份,将各位少将旅长聚集在自己旗下,统一指挥。
然而,道理是这个道理,先例的确有先例,李若水遇事畏手畏脚的表现,却令冯大器更加恼火。狠狠瞪了他几眼,大声“祝愿”: “行,行,你说得都对,你有道理。那你就做一辈子中尉,中尉团长,中尉旅长,一直到中尉师长,军长!”
也许军训团内部的抱怨声,终于传到了上头耳朵里。也许是冯大器的乌鸦嘴,再度产生的奇效。就在兄弟三个不欢而散的第二天,李若水的最新任命文书,就送了下来。正式军衔依旧等待二战区司令部和中央政府的批复,正式职务却升为军训团副团长,在第二战区一军团内部,享受中校团长的一切待遇,全权负责军训团的内部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