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东路,则以刘芳亮和李来亨部为主导,目标是山东。
如果顺利的话,这东西两路大军就可以直接威胁到北直隶,也就是清廷的统治核心。
为什么唐宁敢将这些本在半年前才败给清军,被清军一路赶到长江以南的军队再派往北方,还给他们定下这么个宏大的目标呢?
要知道,当初李自成百万大军都不是清军的对手啊,被一路打得狼狈而逃,丢掉了已经抓在手上的江山。
现在再用这些败军,是不是很不明智?
其实不然,这是唐宁和参谋部共同协商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今时不同往日了。
当初清军是聚集清军精锐,联合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等大批降军对其穷追猛打。
由于兵员素质等各方面的差距,大顺军不敌也很正常。
但如今,阿济格一部惨败,精锐损失良多。
原本跟随清军对大顺军围攻的吴三桂、尚可喜,甚至是蒙军一部都投到新军这边了,且此时在南直隶拖住了多铎的精锐部队。
湖广北部、河南、山东,甚至是陕西等地,虽然被清军占领,但由于兵力有限,防守相对空虚。
不少地方甚至是清军指派的降臣自主招募的临时军队对地方进行统治。
之所以如此,还是由于清廷占领这些地方的时间太短了。
没有消灭大顺军、大西军和新军这些对手,他们也没有时间、精力和足够的兵力对这些地方加强防守。
如果没有唐宁派出部队北伐,清廷在这些地方的统治本也不会有多大影响。
因为敢反抗的人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或者被赶到长江以南了,没有什么势力能威胁到他们的统治了。
正是考虑到这些原因,唐宁才不赞同与清廷划江而治,哪怕是暂时的缓兵之计都不用,因为他和参谋部觉得清廷更需要时间。
如果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等清廷腾出手来,肯定会加强这些地区的防卫,到时候再想攻占,花费的代价和精力就太大了。
果然,渡江队伍的第一站黄州府,就占领得非常顺利,守军只有三四千人,其中满八旗还不足一千,怎么是十多万大军的对手。
为了给这些军队更大的信心,唐宁还特意给他们配了两门德式火炮,一门88毫米高射炮,一门105毫米榴弹炮。
当然,这两门炮是掌握在随军的新军手上,只在关键的时刻使用,平时遇到点小麻烦,用配备的红衣大炮就可以解决了。
占领黄州府之后,又先后下汉阳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
这些地方,除了府城,大多连一个真正的满八旗都没有,都是投降的汉臣在治理,听闻新军打过来了,不是立即投降,就是望风而逃。
一路之上,甚至都没有遇到几次像样的战斗。
东路军的战果同样不错,先占领淮安府,然后再拿下徐州府,随进入山东,攻占兖州府。
当多铎听闻唐宁派出的西路军和东路军的连番战绩之后,大骇不已。
但是,他又不敢轻易抽兵去支援。如果派遣孔有德、耿仲明甚至是江北四镇的军队前往,他是真的不放心。
一旦这些人脱离了自己的控制,谁知道他们会干出什么,万一直接举旗向新军投降,那真是直接送上门给新军吞并了。
如果抽调满八旗精锐前去阻击,他同样不放心,因为这边那么多降军,需要足够的力量进行威慑。
否则的话,这些人不但有可能会投降新军,甚至是直接反噬他多铎,将他多铎灭了去邀功,都不是不可能。
无奈之下,多铎只得将情况加急向京师汇报。
其实,在多铎发出求援信息之后,在湖广、山东等地,已经发出了多封救援信息。
多尔衮收到这些救援信息,并在上朝时通报出来后,众大臣皆是震惊不已,他们没想到,谈判的使者刚回来不久,唐宁就有这么大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