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唐宁最佩服的有两个女人,一个是石柱的秦老前辈秦良玉,另一个,就是清廷的孝庄文皇后,就是眼前这位。
可以说,孝庄是整个华夏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政治家,其一生对大清有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
在几次直接可以决定大清命运的事件中,她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清初入关之时的帝位之争,也是她联络各方势力,最终扶持自己的儿子福临上位,避免了清廷的内斗。
顺治十八年的1661年,宠爱的董鄂妃突然离世,福临深受打击,最终不顾母亲的劝阻,毅然出家为僧,但不久即染天花病逝。
痛失爱子的孝庄虽然非常悲痛,但不得不重新振作起来收拾偌大的一个烂摊子,因为顺治的突然病逝,大清没了君王,必须要尽快拥立新帝。
孝庄一心扶持八岁的玄烨,也就是康熙帝上位,尽心培养、协助。
康熙能够成为千古一帝,与孝庄的从小培养是分不开的,所以他才能以少年之躯擒鳌拜。
撤三藩导致全国大乱时,又是孝庄力挺康熙,终于将三藩平息,再次保全了大清的命运。
所以,康熙的背后,一直有孝庄的身影,康熙能够成为千古一帝,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他的祖母。
唐宁除了佩服这个女人的能力之外,更佩服她的心性,孝庄是完全有能力和机会独揽大权,垂帘听政,权倾朝野的。
但是,她从来没有生起这样的心思,一生之中,尽心尽力扶持自己的儿子、孙子两代皇帝,光是这一点,就比大清的另一个女人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而且孝庄的能力也比那个女人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如果孝庄垂帘听政或者称帝,恐怕又是另一段佳话。
唐宁在心中唏嘘不已,自己的出现,直接让清廷灭亡,以后恐怕没有这个女人发挥重大作用的舞台了。
本来首先代表清廷说话的应该是顺治帝福临,但其年幼,从未经历过此等事情,由其母代劳也无可厚非。
唐宁扫视了一眼众人,然后才神情谦和的道:“诸位不必多礼。”
“今日我们化干戈为玉帛,明日,汉满皆是一家,共襄大明之盛举。”
孝庄又行了一礼,振声道:“谢光明王殿下宽宏大量。”
客套一番之后,唐宁便遣人去接收清廷投降的十多万人,然后一起浩浩荡荡的再返回盛京城。
但是,唐宁只是在盛京城短暂停留,然后又率领主力回撤关内,其中包括八旗军所有兵力还有清廷的上下官员,至于百姓,则大多又被重新安置在了盛京城。
当然,现在盛京城的防守由新军担任,唐宁在辽东留下了三十万军队,为了恢复并加强三大都司的职权,特别是努尔干都司。
因为努尔干都司不但覆盖大片满州族的生活区域,更与北方的罗刹国接壤。
作为后世人,唐宁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东北的重要性,不会像清廷一样,进了关内就疏忽关外的防御,甚至还拒绝关内的汉族百姓进入关外。
恰恰相反,在接下来,他唐宁将会关内和关外连通,大开方便之门,并鼓励关内百姓进入关外,甚至更北方。
因为不管是农耕的封建社会,还是走商品经济的资本主义,有人才能有发展。
唐宁会再扩建盛京城,再在北方建立几座核心城池,修建官道将城池连接起来以加强控制。
经济好了,就不需要鼓励或者给予好处才会让百姓迁移了,他们就会主动过去,有了足够的人力和资源,国家也就能够加强控制。
当然,这些都是未来构想,要一步步来,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
唐宁还未回到京师,清军投降,清廷正式灭亡的消息便迅速的传到了京师。
一时间,全城沸腾,这种气氛迅速向全国蔓延,举国欢腾。
大明最大的敌人,终于灭亡了。
听闻唐宁大军距离京师已经不足三十里,唐监国朱聿键立即率领内阁主要成员,以及参议院和众议院部分议员前去迎接,规模非常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