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对宫里那些位份低的妃嫔,她自然是摆出贵妃的架子来的。
从前唐细住在慈宁宫的时候,还没被太后赐给陆家做姑娘时,贵妃每回来慈宁宫请安,都是端着架子不把唐细这个民女放在眼中的。虽然也没有对她怎么不好,但贵妃的架子始终是端着的。
后来宫里渐渐传出太后要收唐细做干侄孙女这个消息后,再来慈宁宫,李贵妃对唐细的态度就不一样了。
热情,体贴,嘘寒问暖。
不仅私下里关心她,当着太后的面,更是对她关怀备至。唐细心中明白,她是做给太后看的。
唐细对贵妃,是敬而远之的。心中也明白,像贵妃这样八面玲珑之人,交不了真心。不过,她也没必要和贵妃去交心。
贵妃热情的给皇后请了安后,左右还各自与太子妃和齐王说了两句话,没冷任何人的场子。
说完后,又夸二人孝顺。她知道皇后钟意齐王,所以每回都能见着法子把齐王夸成一朵花。
没人不爱听奉承话,皇后也不例外。所以,虽然心中知道不过是人家说的场面话,但皇后心情还是好的。
“绯霞,给贵妃和魏王妃看座。”皇后吩咐,目光瞥见依旧一旁站着的太子妃后,也加了句,“也给太子妃看座。”
皇后本来是让唐细这个儿媳妇站着听训的,没外人在场的时候,自然没什么。不过,既然连贵妃的儿媳妇魏王妃都坐着了,若是只有她儿媳妇一个人站着的话,皇后会觉得这是自己在打自己脸。
自己家的事儿,皇后不想外人看笑话。
虽然这个“自己家人”,皇后并不喜欢。
坐下来后,李贵妃更是热情笑着道:“臣妾听说是齐王殿下入宫了,这才赶着过来的。再有几日齐王就大婚了,也不知道准备得如何了?”
齐王道:“多谢贵妃娘娘关心,一切都好。”
贵妃来,不可能只是虚伪的关心几句这么简单,她自是有别的话要说。把话题引去了齐王大婚之事上后,贵妃就笑着继续与皇后道:“太子殿下大婚,有宫里帮着一起准备,所谓人多力量大,一切倒都十分顺利。齐王殿下自己开了府,住去了宫外头,大婚一应都是自己府里的人准备,想来还是忙的。”
“就算男方这边能应付得来,可我们的准齐王妃是万不能怠慢了的。就这几日,孟府的一部分嫁妆得先送来吧?到时候,王府那边总得有几个体面人在,方不显得怠慢了孟国公府。”
“送嫁妆的男眷,自有齐王亲自招待。若是来的女眷,总不能叫丫鬟老妈子招待吧?所以,皇后娘娘,臣妾想着,您若是不嫌品娴愚笨,这两日,您倒是可以使唤得上品娴。”
魏王妃闻声,自然配合得站起来回皇后的话:“若能得皇后娘娘倚重,是臣媳的福分。”
唐细今儿来,除了请安,其实也有计划与皇后提一提齐王大婚之事。齐王大婚在即,她身为皇嫂,自然该出一份力。
只不过,她还没来得及说,还在被数落的时候,贵妃倒来抢先了一步。
见此,唐细自然也得站起来说几句。
唐细笑着:“母后,其实儿臣今儿来,也是想提一提三弟大婚之事的,只是方才还没来得及向您讨旨意。儿臣虽粗笨,但却是有心的。三弟大婚是大喜事,若儿臣能尽一份力,能替母后效劳,儿臣觉得万分荣幸。”
漂亮的话,不只是李贵妃会说,唐细自然也会说一些。
其实唐细心中是觉得这个李贵妃此举大有挑拨之意,齐王有嫡嫂,又何必跳过嫡嫂不麻烦,而去麻烦一个庶嫂呢?宫里没人不知道皇后不喜欢她这个太子妃,也没人不知道皇后的脾性。
若没有李贵妃在此比着也就算了,若是有了比较,皇后定然会觉得是她这个嫡嫂对兄弟不上心。若皇后真允了贵妃此事,想必更会激化皇后太子之间的矛盾。
唐细既看出一些端倪来,自然不会让贵妃计谋得撑的。
虽然她也不知道贵妃为何要害她。
又或者说,贵妃只是想邀功,而忽略了这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