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杨大儒进来!”武帝吩咐着
而杨大儒则让大宦官叫了司膳去准备炭盆和生肉生菜过来。
听到里面叫请,杨大儒让小太监拿着东西跟在身后,给武帝行礼后,就让把矮桌摆在了地上。
“杨老,这是?”武帝惊讶,这杨大儒去而复返,还拿过来一个坏桌子是什么意思,难道有什么破洞乱政,让自己去补救?
“老臣恭喜陛下,老臣之徒孙谢锦秀,发现大明帝君的忆苦思甜锅,老臣听闻不敢耽搁,特来请陛下知!”边说杨大儒边拱拱手。
这话所有的词句拆开了,武帝都清楚,但是合在一起就有些不清楚:“诗词双绝谢锦秀,和我大明帝君,这是怎么回事?还有忆苦思甜锅?这是什么?”
“请陛下稍等!”杨大儒对着武帝说着,“容老臣先卖个关子,这个与圣明的大明帝君平南齐,建国本,有些关系!”
两位君臣,就开始回忆历史记载,都是不胜唏嘘。
等生肉生菜,还有骨汤送来后,杨大儒演示了一遍,才对着武帝把杨明学,杨之加工过的版本,在进行2.0版本的加工后,武帝是心生喜悦。
“好一个忆苦思甜锅,我古宋当人人都吃此锅!”武帝兴奋说完,杨大儒则是脸色一梗,不说别的,这个骨汤和羊肉片,也不是每个古宋国人能吃的起的啊! 武帝帝心一喜悦,自然要封赏。
“杨老,此忆苦思甜锅于朕,于帝国都有如神助啊,当与封赏!”武帝这话一出口,杨大儒就是心里一紧,发现此锅的徒孙谢锦秀才不过是一秀才,最大的背景也不过投身杨学府。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于保护,杨大儒赶忙对着武帝一揖。
“杨老如此大礼,朕愧不敢受!”武帝赶忙出了帝座过来搀扶,杨大儒还是坚辞要行礼。
“此礼,非拜不可,老臣要谢陛下封赏!”杨大儒态度十分谦恭,这让武帝心情更是好了很多。
“只是陛下,封赏一事,是我杨学府的幸事,只是可否容老臣说上一说!”杨大儒紧接着说道。
这让心情愉悦的武帝大手一挥:“杨老,说的哪里话,有什么尽管说来,可是有什么别的为难的事情?”
杨大儒摇摇头:“陛下厚爱,老臣感激不尽,杨学府一直治学,为难之事,就是唯恐学识不够,治学不严谨。只是老臣所说之事,是因老臣那徒孙,今年刚满十三,虽然聪颖,但也不过是秀才之身,陛下现在封赏,于他就如同那幼童抱宝于街,就怕有那歹人出现啊!”
杨大儒这么一说,武帝倒是一愣,别说是给十三岁的封赏,自己给一个月的婴儿也封赏过。
“杨老,是不是太过担忧。”武帝有些为难的说着,这有功不赏,不是自己的作风啊。
“陛下,南齐众使臣,还未归还丰城,如今还住那南齐会馆!”杨大儒这样一说,武帝当即明白了杨大儒的意思。
“只是...”武帝有些迟疑,“朕之国,还怕那区区南齐?”
“自然是不怕的!”看着武帝坚持要封赏,杨大儒不由得一笑:“老臣觉着,丰城将回,陛下此时当加封谢公,寻谢公后人!”
武帝先是脸色严肃,听到杨大儒此话,不由得脸上一喜:“杨老所言极是!”
“夜将深,老臣告退!”杨大儒拱手,现在隐患解除,他就要功成身退。
武帝连忙说着:“杨老辛苦,来人,赐肩辇于杨老,以后杨老入宫,宫门处肩辇伺候!”
杨大儒一听,不由得苦笑一声,给自己徒孙免除了各种伤害的机会,但是自己却是挡不住,真是失了自己低调的秉性。
再次拒绝,显然不合适,杨大儒只能谢过武帝。
杨大儒出了宫门,回身对着宫中方向一揖,才上了自家马车往杨学府而去。
“迟一!”又只剩下武帝的御书房,对着空中叫着。
就看着不一会儿,一个走路有些颤巍巍的老人站了出来。
“老奴见过陛下!”迟一对着武帝行了跪礼,武帝摆摆手,“汝可是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