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清楚?”皇帝回过神来,甚感诧异。
“儿臣醒来后,便听身边诉说今日几桩事。儿臣心觉有疑,先行率人前去查明此事。”尉迟璟从容不迫地解释一遍,“因为事况紧急,事关东晋和西晋两国盟约,儿臣还未来得及奏禀父皇。但这两个时辰并非一无所获,儿臣已经去查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此言一出,诸人俱是哗然。
前头,大皇子与皇帝约定时间,也只敢以三日为期。
太子醒来后,非但身体一点问题都没有,反而在两个时辰,查清了整桩事。
这还是正常人么?
皇帝沉思了会,敛目道:“你不妨跟朕说说你的收获。”
尉迟璟颔首应道:“在此之前,儿臣先带父皇见一个人。”
皇帝准许后,尉迟璟沉声吩咐身边人将侯在殿外的一位妇人带进来。
妇人着了靛青的粗布衣裳,脸上有几处褶痕。许是从未见识过此等大场面和大人物,妇人有些处局促不安,双手牢牢地扣在一起。若非经宫人指点,她都忘了行礼。
她看起来与普通的山野村妇无异,不敢正视前方,只敢低头,用余光打量殿内的环境。而那道余光,在扫过宁贵妃时,略有停留。
短暂的停留,亦是皇帝的一声轻咳,吓得收了回去。
皇帝拧紧双眉,“这位是?”
尉迟璟不答,反而挑眉望着宁贵妃。
“宁贵妃可认得此人?”他的语态温和,仿佛在过问一件寻常事,而笃定的眼神里,自有刀锋暗藏,分明像是胜券在握的模样。
从他进来那刻起,宁贵妃便有点乱了阵脚。
而今,她见了这名妇人,颇有些六神无主。
宁贵妃调整心绪,倒吸一口气,坚决否认:“不认得。本宫自小锦衣玉食,鲜少步出闺中,怎么会与这等村妇相识。”
的确,在旁人的印象里,宁贵妃是前任太史令之女。太史令卸任后,便带着一家老小衣锦还乡。随后,太史令过世,年幼的宁贵妃便由其叔父抚养长大。
恰逢昌平大长公主想讨好皇帝。昌平大长公主在远游时,见到宁贵妃,对她的容色颇为赞赏,便认为义女,带回帝京,教以歌舞。
皇帝初次遇到宁贵妃时,是在昌平大长公主的府上。当时,皇帝被宁贵妃的一支霓裳羽衣舞迷去了魂,不顾一切地将她纳入后宫。
“贵妃的身世有什么问题吗?”太后不解地问。
“宁贵妃,你不认得这位夫人,她却认得你。”尉迟璟言罢,令那位妇人上前开口。
那位妇人深吸几口气,整理一番思绪,垂目道:“民妇的家乡在东晋和西宁交界带的南山下,也不过是一个小村落。村落里有位姑娘打小生得好看,我们那里的人都打趣说,姑娘必是大富大贵的命。没想到,有一天,村子里真来了一位贵人。贵人一眼便相中了姑娘,与姑娘相处了好几日,走时还将姑娘一同带走了。
尉迟璟问:“那位姑娘长什么样,你还记得吗?”
妇人暗中再瞅了瞅宁贵妃,颇有些心惊胆寒。
半晌,她才吞吞吐吐道:“她长得就和贵妃娘娘一样,两人像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但这么多年过去,姑娘的长相和气质越来越精致了。”
“你胡说!”宁贵妃的眼里几乎要喷出火来,“本宫怎么和普通村妇长得一样。”
妇人声调一颤,呼吸滞缓了两分,“民妇没有胡说。因为她实在太好看,即便很多年过去,民妇还是有很深的印象。”
尉迟璟追问道:“你可知那位贵人是什么身份?”
妇人哆嗦着唇,身子止不住地打颤。
她扑通跪地,细小的声音如蚊蚋,“好像是西宁朝中某位了不起的大官,这也是他们走了很久后,民妇听村里的老人说的。”
“所谓的贵人便是西宁丞相。而宁贵妃就是西宁丞相物色到的尤物。”尉迟璟遽然下了定论。
他将双手闲适地负在身后,对着宁贵妃感慨两声,“你在父皇身边,享有盛宠多年,也不枉费西宁丞相在你身上倾注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