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清和县主_作者:花气薰人欲破禅(416)

    王熙凤听完就啐了一口道:“老太太尸骨未寒,她们就惦记着分家的财产了!

    还敢编排到我头上!我那位薛家表妹的心机我是知道的,倒是三丫头,我从前看她还好,如今怎么也这么糊涂,上赶着去给人当刀子使!”

    又指了地上的财物道:“方才林妹妹坐在这里还说,这些留给她们来日添妆呢。我瞧着倒是大可不必了,林妹妹不要,我就替我家巧哥儿收了,回头给迎春丫头两件也罢了,二房的人,沾都不要沾!”

    因说起姑娘,王熙凤不免又头疼起惜春来:自从宝玉出家了,惜春简直像找到了榜样,自己就在家里穿戴如尼姑般修行起来。

    正巧荣国府散了时,妙玉告辞前留下了一些礼佛用品未曾带走,惜春索性就搬了自己屋中去,就此把屋当了庙。

    连贾母过世,惜春都推说四大皆空,竟犟着不肯出门。

    她到底是从前宁国府的嫡小姐,凤姐儿等也不好强她,只得对外宣称四小姐病弱,就此糊弄了过去,由着她在屋子里吃斋念佛,遁入空门。

    小红见凤姐沉思,便笑道:“奶奶有个防备就是了,奴婢继续去看着前头了。”

    凤姐儿想着方才小红的话,冷哼一声,在腹内盘算起来。    如今且将荣国府这一摊子事儿放下, 且说黛玉回了保宁公府,便觉得目眩好些, 自然过来江氏这里请安。

    江氏听商婵婵说了黛玉的情景, 颇为担忧:“打发人去宫中请个太医来瞧瞧吧。”

    黛玉劝道:“太医也不过叫人歇着罢了, 想来是我哭伤了神, 母亲不必担忧。”

    江氏哪里肯听, 依旧叫人去请太医。

    谁知不多时,宫里传出信儿来,皇后娘娘派嬷嬷来接黛玉和商婵婵入宫。

    江氏一笑, 摇头道:“娘娘定是听说了此事, 要见见你才放心。你们快换了衣裳进宫去吧,难为娘娘一片慈母之心了。”

    果然,两人一进昭阳殿,早有两位年高德昭的太医在一旁候着。

    因这两个太医的年纪, 商婵婵这样未出嫁的女儿也不必避讳,黛玉也不必在帐后把脉,也方便了太医望闻问切。

    只见两人依次看诊过后,便笑道:“世子夫人玉体安康, 只是有些伤神。”

    皇后点头:“那本宫便放心了。”

    谢皇后在宫内多年, 早已修得不露声色的本事, 未将一分遗憾露出来。

    本来她听说黛玉晕眩,满心以为黛玉有喜了,所以特意接进宫来。谁知太医把脉后又不是,难免有些失落。

    思及商太后也曾跟她提过两次商家子嗣之事, 又叫她赏宫里的好药去保宁公府,皇后就有些犯愁。

    商太后自己不赏,是不愿意做出手伸的太长,跟母家龃龉的事情,所以转头就把苦差事扔给了皇后。

    得罪商家是一回事,皇后更担忧的却是黛玉的处境。

    哪怕保宁公夫妇不会施压,光外人的眼光也够受的。

    世人都是憎人有,笑人无,背后议论的人想必不在少数。毕竟跟商驰同龄的京城王孙公子,谁膝下没有几个孩子了。

    远的不说,就说太子殿下,如今膝下都两儿三女了,如今太子妃肚子里还揣着一个。

    于是多少人背后等着看保宁公府的笑话,等着看商家打脸反悔纳妾,等着看商家林家决裂。

    谢皇后的心思千回百转,只是不愿黛玉看出端倪伤心,于是面上丝毫不露。

    只含笑道:“到底是去了一趟灵堂,回头叫大师来给你们念一卷佛经压一压。”

    然别说以黛玉的心细,连商婵婵都觉得,谢皇后这兴冲冲的不顾黛玉晕眩的症候,非要让她入宫看诊,怕不是以为黛玉有喜了吧。

    于是商婵婵连忙要将话题扯开,笑眯眯道:“皇后娘娘疼林姐姐,我跟着沾光罢了。”

    谢皇后笑着指了她:“你们一个是本宫的女儿,一个是我谢家的儿媳,说什么沾不沾光的醋话。”

    “可见未出嫁到底还是小女儿心性,说话爱娇些。从前玉儿在本宫跟前,比你还娇气呢,如今才有了宗妇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