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类_作者:谈树(115)

2020-05-07 谈树

    第二日早晨,三人继续启程。三思因伤了脚,正愁着自己如何上马,就听得一侧马蹄声滴滴答答靠近自己。虞知行骑着马靠近三思,弯身下来,双手勒住她的腰身一提,便将她拎上了自己的马背。

    其实自昨晚他将三思抱了一路后,三思便有意无意地避开他,不仅话少了,就连说话时都总要将目光挪开,不肯正视他的双眼。虞知行反思了良久,自己是不是太过急于求成,却又不甘心就此疏远,抓心挠肝似的。他于是特地将三思放在自己身后,如此一来既不显得过分亲昵,也省去她很多尴尬,至此终于聪明了一回。

    焦浪及全程见识了光棍多年的兄弟是如何急不可耐的,任劳任怨地牵着三思的空马,嫌弃地想:跟三思相处了这一路,这回可算是给他逮到机会了。

    长亘山中没有官道,好在颇有些村落。村民开垦出道路来,数量不多,却反倒方便认路。焦浪及一路仔细研究在苏州城里买来的长亘山地图,三人十分顺利地在山脉中一座颇高耸的山坡上找到了白驼山庄的所在。

    白驼山庄因坐落于白驼岭。此山岭因秋季漫山遍野开满白色野菊,且由两座高低相仿的山岭连成而得名。四月的山中树木枝繁叶茂,野渠边开着连绵成片的夹竹桃,红白簇拥着盛放在去往白驼山庄大门的路上。

    山庄没有雕梁画栋的屋宇,从外面看起来与其他寻常村子无异——茅棚土屋错落有致,稻米茶树一亩亩地分布在山坳与山坡上,只是多了几山头的药田。山上零星分布着一些人,皆是一身常见的农家短打,扛着锄头与镰刀,背着竹筐,正在田中劳作。隔着山头,三思便在风里闻见了浓浓的草药味,有一股另类的醇厚之感。

    山庄甚至没有边界与门匾,只是按照地图指引,此地便应是白驼山庄的地界了。

    只是在三人走进山庄之时,才感到有些许的不同。

    一位扛着锄头的中年人来到三人跟前,身后牵着头黄牛:“请问来者何事?”

    虞知行下马,拱手行礼:“在下无名小辈,有要事求见流庄主。”

    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封信件,双手递过。

    中年人将锄头放到牛背上,接过信件,展开看过,折起收好,指向身后:“诸位请顺着这条路上山。不过今日庄主已有访客,正于正堂会面。诸位所求之事若是隐秘,可先于草堂等候,待人通传。”

    虞知行:“不必麻烦,我们自去请教流庄主。”

    中年人颔首,侧身摆手,做出一个“请”的动作。三人谢过,顺着缓坡进了山庄。

    流家人大都长寿得令人钦羡,往上数两代,曾有一百一十岁的高寿者,因此族中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一任家主到了花甲之岁便自行卸任,位列族中长老席,由下面的年轻人执掌家业,后来的白驼山庄也沿袭了祖上这个规矩。因此在这一点上,白驼山庄与明宗甚是相似,门派中皆有数位一言九鼎的长老,凡事都与一派之主商量着来办,相互扶持也相互牵制——在大多数需要做决定的事情上,一群人的脑子常常要比一个人的脑子来得周全许多。

    白驼山庄这一任的庄主流居崖今年方至不惑之年,相当年轻,但据闻其曾亲自尝百草,研百卷医经,一身医术极为了得,饱受江湖人推崇。

    先前山脚下那位中年男子所言非虚,这位年轻的刘庄主此时确实正在见客。

    白驼山庄的正堂不过是一间搭得略宽敞些的木屋。虞知行三人穿过密密麻麻的梯田,一眼便看见了那稀稀拉拉的草舍之中最大的那一幢。

    草堂的门紧闭着,且门口站着两排劲装武者,一看便与白驼山庄格格不入,想来是访客的随从。

    虞知行先下马,然后小心地搀扶着三思,在她落地时结结实实地接住了她。他对上前来帮忙拴马的庄人道:“想来流庄主此刻正忙,在下不便叨扰。不如待庄主得闲了,我们再来拜访。”

    庄人把累得喘着粗气的马匹拴在了一旁的桑树下,扯了扯缰绳,确定绑结实了,道:“也好。我看这位姑娘身上有伤,不如让人看看,也免得几位闲得慌。”

    虞知行甚是感激:“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