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重臣对视一眼,都没有拒绝,跟着太皇太后来到了养寿宫门口。
幸而这一路上,遇到的宫人内侍们虽然脚步匆匆,但看起来倒并没有多少慌乱,直到靠近养寿宫,才显出几分嘈杂。
远远地,他们就看到了那所谓的天火。
淡青色的火焰在整个养寿宫大门上蔓延燃烧,将周围的一片都映出了青白的颜色,看上去有些渗人。这里聚集的人多,一部分正在灭火,更多的却都陷入了混乱之中。
他们是亲眼看到闪电,听见雷鸣的,又眼睁睁看着这天火忽然出现,大部分人都被吓住,跪了一地,不停的磕着头,口中诵念着各方神明,祈求能够得到他们的保佑。
幸而养寿宫本来就是给尊长们休养的地方,因此是与后宫隔离开的。这些宫人内侍没有乱走,消息也就没有传递出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否则若是引起整个皇城的喧哗与恐慌,事情绝对压不住。
到了近前,太皇太后才发现,在这里主持灭火工作,压制着惶惶人心的,竟然是黄修。
他虽然卸任了入内内侍省都知的职位,但因为太皇太后身边还没有得力的人手,所以仍旧每日入宫。幸亏他就在养寿宫,事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压制住了众人,将一应事体安排得井井有条。
众人见状,都不由松了一口气。
然而很快,他们又紧张起来,因为那青白色的诡异火焰,竟是扑之不灭、生生不息。
“拜见太皇太后。”黄修忙里抽闲,注意到了几人的到来,连忙过来问安,又汇报了目前的情况,“当时奴婢在屋内,并未看见,听宫娥内侍们所言,先是一道绝亮的闪电,继而雷声阵阵,这天火就降到了养寿宫的大门上。”
“只有这一处?”太皇太后问。
黄修点头,“正是。因着范围不大,奴婢便自作主张,组织了几人灭火。谁知这火焰却有些诡异,触之不能伤人,扑之难以熄灭。”
太皇太后脸色越发苍白,身体看上去摇摇欲坠,却在身边内侍的搀扶之下坚持站立着,脊背挺得笔直,像是要维持住最后的尊严。但是面对这种情况,她显然也没有好的解决之法。
倒是兵部尚书黄鹏正眉头一皱,有些迟疑地道,“臣听闻民间有鬼火之说,似乎正与此相类。”
“鬼火?”太皇太后立刻捕捉到了这个词。
“正是……”此刻十万火急,黄鹏正也没有费时间去解释,而是直接对黄修道,“民间传闻鬼火只有用泥土覆之方能熄灭,黄都知可以试试。”
“奴婢这就去。”此刻灭火要紧,黄修答应着,朝太皇太后一礼,立刻小跑着离开。
养寿宫遍地绿植,取土十分方便,黄修又直接命人将一部分花盆砸开,很快就有了足够的泥土,总算逐渐将那火焰熄灭。
直到此时,太皇太后才领着众臣走了过来。靠得近了便会发现,这宫门只是看上去脏污了些,烧了那么长时间,竟是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可见那火焰,的确是天火。
——虽然按照黄鹏正的说法,应是鬼火,但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火焰如此诡异,又恰恰降到了养寿宫。
八月底,一场场秋雨之后,京城的天气已经渐渐转冷。此刻暮色笼罩大地,又不知从何处刮过来一阵风。太皇太后抬头看着字迹被污的养寿宫牌匾,只觉得那风中冷意不断透过衣物往自己身体里钻,让她遍体生寒。
事情虽然已经解决了,但却不能保证绝对不会传出去。毕竟宫中人多口杂,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来外间的窥探,太皇太后并不敢指望。何况就算当真按住了这个消息,在场诸人均是军国重臣,又亲眼目睹,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而一个被上天厌弃,降下“天火之罚”的太皇太后,要如何交代?
“诸位……”她开了口,才发现自己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好像是磨着嗓子吐出来的字。这让她狠狠掐了一把掌心,只觉得嗓子里像是堵了什么东西,叫人万分难受。
却不得不继续说下去。
现在朝臣们没说什么,是给她这个太皇太后留下脸面。但这种事,终究是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此事明显是针对她,就算想推出旁人来顶罪也不能。此事之后,她在这些本来就压制不住的朝臣面前,也将不会再有任何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