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贺卿和顾铮相继回到京城,就更没他们什么事了。
不过这个名义毕竟还在,所以贺卿这会儿把人请过来,虽然出乎预料,倒也合乎规矩。
她先对自己之前对宗室亲王们的怠慢道了歉,德王对此倒是很看得开,他虽然看重名声,经常为宗室牵头,但却并不想涉及朝政。贺卿替他出的那个主意实在妙,如今虽然没几项发明,但生意已经十分兴隆。自己在宗室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投桃报李,明知顾铮请自己过来有事,自然也乐得再结个善缘。
他是如此,其他两人唯他马首是瞻,自然也不会摆脸色。
气氛一时十分融洽,寒暄过后,贺卿便开门见山,说出了自己把人请来的目的,“想当年,太祖皇帝并无嫡亲兄弟,只有远亲乡邻帮扶。其后依次分封,却是越来越枝繁叶茂。到如今不过百多年,但宗室到底有多少人,已是难以计数,更不必说那些五代之后已被除名的了。”
“宗室不能为官,不能参军,不能经商……大部分人除了每年朝廷拨下的俸禄之外,没有任何进项。而随着宗室人口越加繁盛,朝廷也渐渐负担不起,往往有拖欠之事。何况就算足量下发,人口越来越多,要养活也不容易.此事思量起来,实在是叫人唏嘘感叹。天家贵胄,太祖血脉,如何就到了这个地步?”
这个话题简直掐着这些老宗室们的心声来说,贺卿自己的唏嘘或许还有几分做戏,他们的感慨却是实心实意的。
一番叹息之后,德王先反应过来,问,“莫非殿下是想为这些宗室谋一条出路?”
“正是如此。”贺卿道。
德王虽然是这么问,但其实并不报希望。虽然贺卿很有能力,脑子灵活,但这件事牵扯太大,一个弄不好是可能会动摇国本的。所以他也是随口一猜,却不料贺卿竟真的点头应了。
这一下,德王先是又惊又喜,继而又生出几分怀疑来,“却不知是什么说法?” “听说,这大半年来,京中又出了许多新鲜东西?”贺卿没有直接切入正题,而是问道。
德王本来有些心急,听到这个话题,也不由叹息道,“可不是?那些大商人,高价养着不知多少工匠,叫他们日日夜夜琢磨报纸,做出来的新东西。咱们的商会虽是走在了前头,到如今也没有多少优势了。”
他们也正为此事犯愁呢!这边的优势,主要是有贺端这个痴人在,能弄出新东西,又有德王的人脉,达官贵人之家都要给几分面子,做走奢侈品这条线可谓是十分好赚。可惜京中那些大商人,大都也跟达官贵人之家有些牵连,同样能登上这些人的门。如此一来,优势就大大减小了。
而他们的劣势,在于由众多宗室组成的商会,资金并不充裕,还要对所有股东负责,确保一直在赚钱而不是赔钱。不像那些大商人,自己做得主,可以花大价钱招揽工匠。
京城的巧匠虽多,但顶尖的那一拨也是有数的。若非很多人身在匠籍,不敢脱离皇室,就连他们这边的人估计都要跑光了。
德王苦着脸将这番情形说了一遍,又道,“正要求殿下给个主意呢。”
贺卿似笑非笑地看着她,“我年轻,做生意的事也不懂,哪有什么主意?既然是正当的商业竞争,自然只看谁的本事高。若想要留人,也给更高的报酬便是。”
德王面上露出几分不忿之色,顾虑着在贺卿面前,没有说话,倒是一旁的康王没有多少城府,站起来道,“殿下,不过是几个匠人,本就是属于皇室的,难不成还得金山银山的养着不成?”
贺卿脸色一沉,正要开口说话,德王已经觑见了,连忙转头厉声呵斥道,“你闭嘴!”
又转回头看向贺卿,“康王心直口快,没有坏心,还请殿下勿怪。”
被他这么一弄,贺卿倒是不好发作了。不过她仍是板着脸道,“不过几个工匠?你们在青城郡王面前,也敢说这话?”
“这如何一样?”康王小声嘀咕。
贺卿笑了,“自是不一样,青城郡王是太祖血脉,宗室子弟。所以你们若不想养外头的工匠,尽可多多培养自家子弟。若人人都有青城郡王那样的能耐,还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