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不想死_作者:衣青箬(210)

2020-05-25 衣青箬

    康王还想反驳,德王已是十分惊喜地抓住了重点,问道,“殿下可是打算抬举那些不成器的东西?”贺卿刚刚说了要为宗室谋一条出路,眼下又说让宗室子弟都去学这个,意思已然十分明白了。

    贺卿认真地纠正,“确切的说,是抬举在这方面有长才的人,出身不论。”

    “出身不论”四个字,成功地让德王的呼吸都急促起来。

    太祖血脉,宗室子弟,好高贵的身份,听起来多风光!但实际上,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说句大不敬的话,德王有时觉得他们就像是被圈养起来的猪,每天憨吃傻玩,无所事事。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只要足够安分,就不会被宰掉。

    但不被宰未必就是幸福。不提人口越来越多,朝廷已经渐渐养不起了,动不动就拖欠俸禄银粮,就说那些出了五代的,他们的祖辈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谋生手段,一旦失去朝廷供养,往往连乞丐都不如。

    “皇帝家也有几门穷亲戚。”这话可真是说着了。然而这却又是大部分人都想不到,也不敢相信的。

    “出身”这两个字带给他们的,除了既大又空,不能吃也不能用的荣耀之外,别无其他。所以如果贺卿真的不计较出身,给他们机会,的确算得上是给了他们一条明路。

    “具体如何操作?”他几乎是有些急切地追问,“殿下有什么要求尽管说,若有用得着我这一把老骨头的地方,老朽必定不惜此身。”

    “又不是要你们上刀山下油锅,没这么夸张。”贺卿道,“不过这件事,倒的确有需要老亲王搭把手的地方。我一个人的声势太小,有您代表宗室发话,朝堂上就交代得过去了。”

    “我想成立皇家科学院,由皇帝亲自掌管。但凡是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者,均可加入科学院。不但每年有可观的俸银,还能得到官职和爵位——当然是虚衔。除此之外,朝廷也会给予其中的优秀者嘉赏,包括但不限于给赐金银宅地,恩封家人子女,请专人写书作传等,将来青史之上,或许单独列传亦未可知。等再过几年,积累足够了,便在科举之中单开一科,擢拔人才。凡我大楚子民,皆可报名参考,不论出身、籍贯、年龄……”

    贺妤想了想,把“性别”两个字吞了回去。

    还不是时候,她告诉自己。

    “宗室子弟自然也可以参加!”最后,她用这句有力的话作为结束语。

    贺卿并不歧视宗室子弟。在她看来,这些人身为皇族,教育条件优越,其实更该为国家做贡献。只是历朝历代的教训也不能忽视,折中一下,让他们去搞学术和发明,便可皆大欢喜。

    她所给出的待遇,可以说除了权之外,名利财势样样皆有,已经远远超出德王的预料。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得不足为怪。贺卿如今执掌国事,自然事事都从大处着眼。他只能看到宗室之难,她却能看到天下之难。既然以天下为念,要做的这件事声势就不会太小。

    但德王也并不因此妄自菲薄,因为他知道,贺卿既然开了这个口,那么对宗室就是寄予厚望的。

    虽然普天之下亿万万人,但那毕竟是外人。既然是“皇家科学院 ”,皇室自然要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帝王一脉子嗣单薄,如今皇帝又尚且年幼,只能指望宗室了。只要他们能立得起来,贺卿必然会大力扶持。

    再者,这件事目前看来虽然不大,但既然将来要单开一科,影响绝非小事。若直接在朝堂上提出来,有私自网罗人才之嫌,只怕会遭到强烈反对。但若以宗室为名目,将后面的各种打算隐去,就不显眼了。

    等再过几年,不单是民间科学研究的积累足够,贺卿本人在朝堂上的积累也足够,届时谁能阻之?

    想得透彻,他立刻心悦诚服地下拜,“老臣替孩子们多谢殿下记挂了。回去便从各地甄选出众的弟子,督促他们努力向学,绝不会辜负了殿下的期望。”

    跟聪明人说话就是省力,贺卿面露微笑,起身亲手将他扶了起来,“老亲王说的是哪里的话?一笔写不出两个贺字,既是一家人,哪有不想着的道理?您是长辈,此事交给您,我再放心不过。这皇家科学院百事待兴,不知老亲王可愿意加一加担子,出任这第一任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