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绍煊忽然站起身面对着她,稍稍矮下身扣住楚禾的肩膀,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
“阿禾…”
楚禾抬眼看着他,似乎知道他想问什么,语气低沉地回道: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赵郁一贯的手段罢了,并不难猜。若不是你,他也可遣楚家军北上支援,借此机会打压我父亲,排除异己。”
她又怎么会忘了,前世那一封封从北境加急而来的带血书信?
赵家像是蛰伏在洞穴之中的毒蛇,面对强敌从来都不会展露出它最危险的毒牙,却将一切阴谋和机关算计全都用在内耗上。
楚禾一闭上眼睛,仿佛又跌入前世那个深不见底的皇宫之中。只有经历过那一切的人,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其中的绝望。
只是她不知道,如今的这幅模样落入赫绍煊眼里,又是何等惹人怜惜的模样。
赫绍煊张开双臂将人搂入怀中,轻轻拍着她的脊背,似是玩笑一般说道: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你这小孩懂得忒多,到底是让怎么教大的?”
只是过了许久,见楚禾仍然窝在他怀里不出声,赫绍煊便轻叹了口气道:
“好了,我知道分寸,答应你不会轻易涉险。”
楚禾心中仍有许多话没有讲出来,可最终却只有一声极轻的“恩”,没有再多言。
帐外,晴朗许久的琼州草原忽然飘起一阵绵柔细雨,滋润着这片草地上万物生长。
而这片雨却连绵不绝,落在远在百里之外的障阳城,便成了一片瓢泼大雨。
即便郑子初的医术在这天下首屈一指,可仍旧难以挽回北尧王日益严重的毒性。
郑子初开始整日整日地闭门不出,整座北尧王宫上下几乎都能闻到一股浓烈而刺鼻的苦药味。
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这些浓烈的苦药味代表着赫瓒的生命已经渐渐走到了尽头。
太子赫禹自从回京之后,便一直待在他父王常待的勤政殿,日以继夜地批改着他原本不擅长的庶务。
然而因为他的离开,北境的动荡与日俱增。因为缺乏有力的统帅,如今镇守在北境防线的将士们几乎草木皆兵,每日都会有各种军中奏报传入王宫,让他忙得焦头烂额,时不时地就要发一通脾气。
一个内侍战战兢兢地端着一碗凉茶走进勤政殿,便听见赫禹大喝一声,吓得差点砸了手里的托盘。
只听他怒道:
“这些人是怎么当差的?眼下只要多见几个蛮族人,便会有一堆折子递上来,如此草木皆兵,岂能成事?”
那内侍点头哈腰地将凉茶送到他面前,连忙劝慰道:
“殿下方才接手政务没多久,且多谢耐心回了他们便是,想来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赫禹狠狠瞪了他一眼:
“要真等出了大乱子就晚了!可你看看,这些人成天不把心思放在巡视和操练上,每天净逮住一些无关紧要之事前来禀报,这岂不是添乱?”
那内侍额前一阵一阵地出汗,连忙点头道:
“是…是…”
就在这时候,殿外忽然闯入一个内侍,慌慌张张地跪在赫禹面前:
“殿下…王上他,他不好了…”
赫禹一急火攻心,连手中的凉茶也不顾了,随手丢到桌上便跑出了勤政殿。
茶碗歪歪斜斜地倒在桌上,方才陪侍在他身边的内侍站起身来,小心翼翼地将茶碗扶好,以免茶水倒出来沾湿了奏折。
外面忽地来了一阵电闪雷鸣,将小内侍吓得不轻。
他担忧地看着窗外,嘴里忍不住絮絮叨叨地说:
“这雨,恐怕一时半会也停不了…”
赫禹从勤政殿出来之后,也不等内侍给他打伞,径自便冲进了雨里,顶着风雨朝他父皇坐在的建章宫而去。
宫门前似是有人在等他。
那宫人见到赫禹的身影之后,连忙便将他引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