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_作者:秋水晴(117)

2020-07-09 秋水晴

    苏子乔抬眼,眼里的神色似笑非笑,“我什么意思重要吗?”

    裴行俭顿时一噎,默默地端起了自己面前的酒杯,见苏子乔杯子未动,便笑着说道:“这是我从西域带回来的酒,你如今也长大了,可以尝一尝。”

    苏子乔微笑,喝了一口,微酸的味道。

    这两年在长安,他也没有少喝酒。只是大唐的酒跟西域的酒尝起来,在他看来并无不同,都是酒。

    裴行俭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道:“我第一次出征,就是你父亲带的。如今他老人家不在,你的第一次出征,本该是由我带着你一起。不过英国公也很好,英国公英勇善战,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唔,他与我不一样,他是当今圣人和皇后殿下都十分信任的将军。”

    苏子乔对这位师兄的事情,是知道一些的。

    当年圣人的皇后还不是武媚娘之时,为了立皇后一事,曾在朝廷曾经引起轩然大波。朝廷群臣,大多数是反对立武媚娘为皇后的,但圣人一心想要将武媚娘扶上后位,君臣之间无法达成一致。

    那时的裴行俭年少气盛,又是出身河东裴氏世家,对武媚娘也是看不上的,曾明确跟圣人表示反对立武媚娘为皇后。

    当然,裴行俭的反对并不重要,因为他表达完自己的反对之后,就出征了。

    裴行俭是没在长安了,但圣人李治仍旧在跟群臣拉锯。

    ——反正圣人就是一心一意要立武媚娘为皇后。

    就在君臣僵持不下的时候,李绩的一句话打破了僵局。

    李绩说谁要当皇后这种事情,本就是天子家事,何须要问别人的意见?

    李治顿时醍醐灌顶。

    许多大臣见到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都这么说话了,也纷纷站队。

    等到裴行俭打完仗班师回朝的时候,武媚娘已经当上了皇后。

    圣人李治,文韬武略,令苏子乔很是佩服。

    但近几年来,圣人的头疾时常犯病,严重时甚至不能处理政事。自从双圣临朝后,皇后殿下也在紫宸殿听政,对国事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李绩当年在立后之事上,可谓是替圣人和皇后殿下打破了僵局,这些年来备受重用,英国公如今出将入相,还是太子少师。

    李绩备受重用,裴行俭在仕途上也是平步青云。

    只听得青年含笑的嗓音响起——

    “英国公是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可您在西域令各国归顺大唐,也功在千秋,不该妄自菲薄。”

    裴行俭却笑了笑,他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神色凝重地说道:“有些话本不该由我来说,有些事也本不该我来做。但如今老师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你的长兄也成家立业,无暇顾及你,我便逾矩了。子乔,你是否想好了自己要走一条怎样的路?”

    裴行俭的言中之意,苏子乔听得明白。

    裴将军的意思就是他如今虽然在府中闭门不见客,但在圣人面前也算是说得上话。要是苏子乔想要走的路,跟圣人希望的不一样,他总有力气替苏子乔争取一下。

    苏子乔抬头,看向裴行俭。

    片刻之后,相貌俊俏的年轻郎君徐声说道:“身为臣子,自然是希望能为圣主鞍前马后,开万世太平。在宫中挺好,羽林军中也有许多兄弟武功比我好得多。可若是总困在一方天地,难免狭隘。圣人说英国公向来提携后辈,让我跟着去讨伐高丽,是让我占便宜了。”

    裴行俭顿时汗颜。

    虽然说圣人说的没错,可有必要说得这么直接吗?!

    苏子乔:“师兄大可放心,对子乔来说,不论是跟着英国公去讨伐高丽,还是与您一同前去西域,都是增长见识的。”

    裴行俭听到苏子乔这么说,面上露出一个微笑,心中感情却有些复杂。

    ——昔日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原来已经悄无声息地长大。

    老师泉下有知,也该欣慰了。

    心中正感叹着,裴行俭忽然想起了什么事情,笑着问苏子乔,“听说你如今是太平公主跟前的大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