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沄听着薛绍的话,心中却暗暗吃了一惊。
短短几个月,少年薛绍竟然成长得这么快吗?
父亲薛瓘已经去世,母亲城阳长公主如今心智不清,圣人李治对他有偏爱之心,想扶他一把。可他还是太年轻了,许多事情不能操之过急。朝堂之上,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若是一步没走好,以后的路就难走了。
武攸暨闻言,神色有些讶然,随即笑道:“当今大理寺丞,也是阎相的门生。老师还在世时,对他赞许有加,说他是难得一见的人才。”
如今大名鼎鼎的大理寺丞狄仁杰,当年是由阎立本提拔推荐的。
阎立本一直都很喜欢武攸暨,聪明又有天赋的孩子,总是格外惹人喜欢。阎立本发自内心地希望他最后收的小徒弟,日后能大放异彩,因此闲暇之时,也会与他说起朝中局势,以及一些他赏识的人。
阎立本曾与武攸暨说狄仁杰此人,聪明仁厚,又会灵活变通,日后定能成为大唐的顶梁柱。
武攸暨没想到薛绍会打算去大理寺跟狄仁杰办案。 123
薛绍想到大理寺去跟狄仁杰办案。
若是让李治直接跟狄仁杰说, 有些小题大做。可薛绍的父亲薛瓘已经去世,两位兄长虽然有职务在身, 都是在宫里当值的, 平日跟在大理寺里办案的狄仁杰,实在是八竿子也打不着。
要什么人去跟狄仁杰提起此事比较好呢?
正在雪堂练字的李沄心里正琢磨着,周兰若领着槿落和秋桐进来, 两个大侍女正端着尚食局新做的点心进来, 周兰若让她们摆放在旁边的案桌上, 笑问李沄:“太平,在想什么呢?”
李沄抬头看向她。
“你这儿, 都皱成一座小山了。”周兰若抬手指了指自己的眉心,笑道:“是在想绍表兄的事情么?”
李沄将手中的笔搁下, 侍女端来温水和手帕给她净手。
李沄将手洗干净之后, 坐在一旁尝了尝点心,只是笑着跟周兰若说:“绍表兄还没出宫之前,性情比如今要开朗得多。”
周兰若默了默,“姑父去世,城阳姑姑如今也心智不清,绍表兄这些日子心里自然是十分难过。我觉得如今的绍表兄虽然不比从前开朗,性子却是沉稳了许多,未必不是好事。”
周兰若一边说话, 一边在旁边煮茶, 茶煮好之后, 给李沄斟了一杯。
她和李沄都跟着武攸暨学过分茶之术, 术业有专攻,她的分茶之术别说是跟技术已经出神入化的武攸暨相比,就是跟李沄相比,也差好大一截。周兰若在茶盅上斟茶,茶汤分成了一片叶子的形状,可没一会儿,就散了。
李沄看着茶汤上那片已经没形的叶子,笑着抿了一口。
周兰若坐在她身旁,语气有些怅然,“物是人非,我去了城阳姨母的公主府,心里就是止不住难过。绍表兄天天待在府里,可想而知他的心情如何。自从城阳姨母认不得人之后,从前爱笑的绍表兄如今笑起来,好像总是隔着一层什么似的,我再也猜不透他心中在想些什么了。”
李沄听着周兰若的嘀咕,忍不住抿着嘴笑,她将手中的茶杯搁下,“绍表兄日后是要入朝为官,若是那么容易被人猜透心中所思所想,可怎么行?朝廷上的那帮家伙,个个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
周兰若想想,觉得也是这个道理。
她拿了一块点心,一边吃一边看着窗外的那棵银杏树,一片叶子在风中打着旋落下,它本应落在地上,可它还没飘落在地,又被一阵风卷走了。
——皆是身不由己。
李沄笑着站了起来,走出雪堂,“我方才在想,绍表兄要去大理寺跟着狄寺丞办案,这事情找谁出面会比较好。不如……去找一下吏部尚书裴行俭替他出面?”
周兰若:“啊?找吏部尚书啊?太平是想让绍表兄去拜访裴尚书吗?”
李沄走出大门,往荷塘水榭的方向走,只听得她含着笑意的声音响起——
“华阳夫人有了身孕之后,便极少入宫。我好些日子没见她,想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