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_作者:秋水晴(368)

2020-07-09 秋水晴

    若不是称心,或许今日的大唐天子,是谁还说不准。

    李沄看了李贤一眼,笑着说道:“太平记得,从前的二兄暗藏名器,很是低调。可这两年,二兄变了许多。”

    自从苏子乔暗示李沄多关心李贤之后,李沄隔三差五便会找个理由跟雍王见面。她从小精灵古怪,什么理由都能想得出来,帝王夫妻对她没辙,李贤对她也没辙,只能是她要什么,便给什么。

    谁都知道,太平公主跟雍王李贤感情亲厚。

    李沄不想跟李贤拐弯抹角,历史上的李贤曾经是皇太子。他当皇太子期间,能力出众,却因为私德有亏被东宫的属官弹劾。那个赵道生也不是什么有忠贞骨气之人,在李贤被废黜的事情上,赵道生功不可没。

    李沄脸上的笑意褪去,轻声跟李贤说道:“二兄不是旁的什么人,你是太平的二兄。”

    身为天家之人,便该慎言慎行。

    龙阳之好说出去,也不算什么,顶多是雍王李贤纵情声色,有害风化。

    从前李贤不显山不露水,可这两年他像是想要证明些什么似的,已经在朝廷崭露头角。

    再这么下去,李沄担心母亲得收拾他。

    李贤望着眼前的少女,初始的时候面无表情,到后来便是笑,笑得眉目都温暖了起来。

    人人都说太平公主是天之骄女,无忧无虑,随心所欲。

    只有他知道,他的太平阿妹,内心善良温软,还喜欢操心。

    雍王的声音含笑,语气温柔,“行,太平说的,二兄记在心里了。”

    李沄闻言,也笑了起来。

    阳光下,少女眉目如画,眉间一点朱砂,令人一见难忘。

    难怪她乔装的小五郎君在长安会小有名气,如此比阳光还要耀眼的精致人儿,谁会不记得?

    仪凤二年的冬天,雍王李贤将赵道生放出王府。    126

    调露元年,李沄十四岁。

    永安县主周兰若与太平公主年龄相仿, 差不多该到她说亲的时候。

    一家有女百家求, 永安县主是太平公主身边的红人,又不似天家的公主那样高不可攀, 因此上临川长公主的公主府说亲的人是有许多的。

    虽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但永安县主不是一般的小贵主, 她从小便是陪着太平公主长大,圣人和皇后殿下待她也与旁人不同。虽然上公主府求亲的人快要踏平公主府的门槛了, 可谁也没能定下永安县主周兰若。

    李沄和周兰若正在东宫里陪着太子妃杨玉秀赏花。

    太子妃十年如一日地喜欢梅花, 每逢冬天, 总在她的那片梅林中流连忘返。

    李沄和周兰若在宫里闲着没事, 就去陪她。

    今年长安的冬天格外冷, 前些时日还有卫兵冻死了。

    可是在梅林小院的屋子里,地龙烧了起来,里面暖烘烘的。

    外面下着雪, 屋里烧着地龙, 而在屋里, 李沄跪坐在案桌前,动作娴熟地煮着茶。得益于周国公武攸暨的教导, 太平公主如今的分茶之术出神入化, 想要用茶汤分什么图案都行, 去年圣人大寿, 她亲自为父亲煮茶, 用茶汤分出了一个寿字, 说是希望父亲寿比南山,把李治哄得十分开怀。

    与太子妃杨玉秀一起并排坐在李沄地面的周兰若看着李沄,神色有些郁卒,她的语气愤愤不平,“表嫂,我虽然比太平大,可也就大那么几天而已。如今圣人舅父和皇后舅母都不急着为太平定亲,为何我的阿娘却急着为我定亲啊?”

    杨玉秀闻言,抿着嘴笑,并不搭腔。

    她的目光落在对面的少女身上,少女容色清艳不可方物,举手投足从容优雅。

    正值豆蔻年华的太平公主跪坐在案桌前,她听到周兰若的抱怨,并未抬头,只是嘴角噙笑,慢悠悠地忙着手里的活,那拿着茶具的手白得如同白玉一般。

    杨玉秀移开落在李沄身上的目光,微笑着宽慰周兰若,“永安,长公主也是为你打算。”